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工业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13年至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在20年代之后实现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A.大力发展了集体农庄B.启动两个“五年计划”
C.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2 . 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苏联在1935年发起的一场社会主义竞赛的群众运动。档案记载,在部分煤矿部门中,工人如果产出达到标准产出定颁的110%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基础工资,如果超出产出定额的110%则会被支付三倍的基础工资。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
B.调节分配制度以调动生产积极性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
D.赫鲁晓夫改革试图冲破苏联体制
2022-06-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3~1934年,苏联农民的小麦交售给国家的价格为每公斤3.2到9.4戈比(货币单位);通过国家商业渠道销售的面粉每公斤零售价格最高约是400到500戈比。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应对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封锁B.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市场繁荣
C.提高集体农庄农户的积极性D.为高速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
2022-05-09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1931年至1933年间,苏联进行了全面的工资改革,其中工人最低工资与最高工资的差距由以前的1:2变为1:3.8,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与勤杂工平均工资的比例由1931年的3.6:1扩大为1934年的4.3:1。这一改革
A.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B.顺应了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C.造成了苏联阶级矛盾的激化D.深化了新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执行“一五”计划时,正赶上席卷欧美的经济大危机,欧美过剩产能无法释放,大批产业工人失业,苏联借机引进西方的设备、资金和人才。据统计,苏联从西方获得了17亿美元贷款,世界工业设备出口一半到了苏联,还有不少欧美工人移民苏联。据此可知,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
A.实行了全面开放的政策B.工业完全依赖欧美资本输出
C.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D.延续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理由。
7 . 有人指出:“苏联工业迅速增长,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有70%是资本货物,30%是消费品。”这表明,苏联工业化
A.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强调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
C.从农民身上获取发展资金D.无视苏联国情而盲目发展
8 . 1925年12月,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跑完这一段距离”,“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基于此,苏联
A.积极推进工农业发展B.执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走高速工业化的道路D.引导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9 . 在“一五”“二五”计划期间,苏联中等和高等学校共培养了147万专门人才,熟练工人增加近9倍,工程师增加近3倍,科学工作者由2.26万人增加到4.26万人。这一成就
A.适应了苏联工业化需求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使苏联科技领先于世界D.实现了工业生产完全自主
10 . 据统计,1940年与1926—1927年相比,苏联工业品的价格提高了5.5倍,而农产品价格却只提高2.32倍。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A.农民为工业化作出了牺牲B.新经济政策实施成效显著
C.苏联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D.卫国战争造成粮食的短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