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斯大林把农业看成是国家工业化的手段和工具,农民则把集体农庄制称为“第二次农奴制”。他们的这种认识反映了
A.国家限制农民人身自由B.农民利益受到了损害
C.集体农庄生产水平不高D.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
2 . 请将左边的经济政策与下边其相对应的领导人名字进行连线
2019-08-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019-05-21更新 | 335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018-07-05更新 | 200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
6 . 斯大林创建了巨大的军事工业机构,使苏联进入核时代,并实现了工业化,但他的农业集体化始终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的根源在于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苏联农业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
C.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7 .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在工业化时期,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主要是指
A.牺牲农业、农民的利益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
B.余粮收集制
C.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供给制
D.大规模开荒,提高粮食产量
8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充分调动了农工的生产积极性
B.完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借用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