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1932-1933年,苏联北高加索、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及其他大片地区,爆发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此次饥荒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危机是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B.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生产力现状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巨大的影响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的工业化进程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斯大林支持工业和农业都由莫斯科控制和管理的中央集权经济。不仅意味着政府对工厂的继续经营管理,而且意味着政府通过农民土地集体化对农业的控制。……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低价格出售。”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B.为了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程度
C.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发展工业提供资金和原料
3 . 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4 . 下表是根据《苏联共产党员决议汇编》一书统计的数据,以下数据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时间(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数(万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
192841.71.7
1930515.1321
19321508.561.5
19372281.2993.9

A.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B.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对苏联封锁
C.追求高速度缺乏实事求是精神D.推动了农轻重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学者马特·奥贾认为,布尔什维克强调生产基础对文化上层建筑的影响,如果农业按照与工业相同的生产原则进行重组,农业劳动力就会具备城市无产阶级的文化和心理特征。作者认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为苏联工业化开辟了道路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C.有利于农民政治上的进步D.推动了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6 . 下表为1931年春到1933年春苏联农民拥有的牲畜数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匹、百万头、百万只)。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A.农业集体化阻碍了牲畜业的发展B.农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
C.农业集体化使农民利益蒙受损失D.农业集体化不利于国家工业化
7 .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工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工业化牺牲了农民利益
D.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2019-08-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15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019-05-21更新 | 335次组卷 | 26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盘县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9 . 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苏联农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73.7%下降到46%,在农产品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和工业中心地区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据此可知苏联
A.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B.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C.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D.实行粮食税并加大进口
2019-04-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A.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
B.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
C.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D.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