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 . 1922 年初,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教育计划,截止到1925年,政府建立了19000多个“扫盲中心”,并且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苏共15大则将扫除文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到1938年,四年制基础教育学校网覆盖整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城市儿童提供的七年制高级学校也组建起来,四年制和七年制的学校成了苏联教育体系的基础,十年制学校也大量出现了。这表明苏联(  )
A.教育体系的建立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B.教育体系的建立主要服务于政治改革
C.扫盲教育政策是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D.教育体系的建立超前于苏联工业化
2022-03-18更新 | 43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2 .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里提到“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这段解说词的主旨是反映苏联
A.深受帝国主义敌视和封锁B.工业化资金来自农业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险阻D.斯大林体制的必要性
3 . 1931年,斯大林说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按照计划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由此可见,当时的苏联
A.新经济政策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
C.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民生的改善
4 . 1954年出版的、由斯大林亲自审定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把集中体现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上升为社会主义各国必须遵循的“共同规律”。这说明
A.该“模式”已被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认可接受
B.该“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适用性
C.斯大林致力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苏联尚未摆脱对该“模式”的迷信
2021-09-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联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俄罗斯学者麦德维杰夫认为,20世纪的俄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各种条件不完全具备,但这并非不能弥补,是斯大林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麦德维杰夫意在强调
A.社会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俄国根本行不通
C.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D.俄国没有找到一条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