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斯大林在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突破这一体制,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性方向错误,终于使局势失控,苏联解体。苏联的解体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苏联解体是因为(     
①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束缚   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                    ④美国及东方大国的遢制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2-08-13更新 | 33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工业上没有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管死了经济,也管死了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都缺乏积极性,而把中央在物资、生产、工资等方面的很多权力直接下放给加盟共和国,使改革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强调赫鲁晓夫改革的(       
A.滞后性B.高度集中性C.盲目性D.内容僵硬化
2022-07-16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1956年,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撤销了一半以上的处、司、局和总管理局,下放了1万多个企业,国家指令性指标减少52%左右,扩大了企业在计划、财务、劳动工资等方面的自主权。这些举措(     
A.加强了对企业的领导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提高了企业职工工资D.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2022-07-16更新 | 399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4年1月,赫鲁晓夫在给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信中指出,“粮食生产现在还保证不了需求,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全部需要”。1953年的粮食收购量同1948年大体相等,可是消费量却增加了50%以上。为了扭转形势,苏联实行(     
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义务交售制D.收购制
2022-07-11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农业长期徘徊不前。农业的长期落后不仅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圆和政局的稳定,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大规模建立国营农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以保证国家和居民对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赫鲁晓夫在缩小农业部的职能范围,将组织生产活动的管理权下放给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的同时,还改革农产品采购制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放宽对个人副业的限制,加强对集体农庄和庄员以及职工的经济刺激和物质鼓励。赫鲁晓夫的不少改革措施,推动了苏联农业的发展,并在以后的经济改革中一直被其后继者保留和沿用。

——摘编自金泉源《赫鲁晓夫的农业体制改革》

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末,南斯拉夫政府多采取行政命令管理农民,但这些命令大多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致使农业合作化运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1953年,南共中央颁布决议,规定农民“可以完全自愿地加入和退出合作社”,“在合作社形式上予以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自由”,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农村中的合作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在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

个体农民之间进行的。既有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之间的低水平合作,如经济组织向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农药、技术指导等,而农民按合同向经济组织出售农畜产品;也有高水平的合作,表现为社会所有制经济组织与个体农民进行的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某项经济活动方面的合作。这种具有自己特色的体制,尽管对某些消极因素未能及时纠正,但确实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摘编自李仁峰《南斯拉夫农业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苏联相比,南斯拉夫农业改革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 . 1962年,利别尔曼教授提出,用利润、奖金等手段来发展企业的生产,把盈利率作为衡量企业好坏和规定奖金多少的标准。赫鲁晓夫支持利别尔曼的观点,国家只下达给企业生产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由企业自行制定,并在乌克兰的一些工厂试行。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B.推动了单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2022-05-30更新 | 1462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B.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
C.农业机械化的推行阻力重重D.体制因素制约了改革预期效果
2022-03-05更新 | 967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从1958年起,苏联陆续出台了农业新措施,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这一措施有利于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促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所需资金
2022-01-23更新 | 651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2年,学者利别尔曼向苏共中央建议,国家只按品种下达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企业有权自行编制本企业的计划,并按照盈利情况提取奖励基金,为赫鲁晓夫等领导人所采纳。利别尔曼建议及其实施
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调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适度扩大了企业自主经营权D.探索了多种所有制经济道路
10 .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多次抛售黄金换取外汇,用以采购粮食。自1975年到1988年,苏联的粮食进口量从1590万吨增长到3900万吨,为此不得不大规模向西方国家举债。这表明苏联
A.深受西方封锁政策影响B.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
C.融入世界市场过程艰辛D.优先保障民众日常生活
2021-09-23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