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是1954—1963年苏联玉米面积和产量统计,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已经基本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B.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
C.农业生产仍然受制于传统体制D.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3-01-04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试图突破计划体制B.改变所有制的问题
C.以发展重工业为主D.优先解决农业困难
3 . 根据下列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总产量开荒地的产量其他地区的产量
195382.526.955.6
195485.637.348.3
1955106.847.759.1
1956127.663.364.3
1957105.038.166.9
1958141.258.482.8

A.大大减少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以农业改革为重点
C.推行开荒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效D.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2021-08-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1954到1958年,苏联政府投资67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共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解决了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B.成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
C.成功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经济改革侧重农业领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对国内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人评价说,这些改革缺乏理性、带有个人作风。下列改革举措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实行单一的公有制B.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2020-03-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D.“开垦、开垦、再开垦”
2020-0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南开中学201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平均GDP增长速度对比示意图,材料表明
A.苏联经济增长不断减缓B.世界各国工业化有所发展
C.苏联体制弊端日趋显露D.私有化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2020-02-12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上期第五次质检(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018-06-09更新 | 6375次组卷 | 85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