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勃列日涅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1973—1982年,苏联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农业投资数额在世界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中心B.农业落后的情况得到改善
C.冷战逐渐延伸至农业领域D.农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
2 . 1965年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一变化,说明苏联改革
A.纠正了赫鲁晓夫的错误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加强了企业经营独立性D.完全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从1973年开始到1982年,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苏联对农业投资的数额,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关键
C.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农业D.苏联的农业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
2017-11-22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有研究表明,“采取这一改革步骤,使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具体”。这是因为上述“改革”
A.使当权者的利益受损B.完全背离了斯大林模式
C.客观上造成思想的混乱D.使国家体制更加僵化
2017-11-22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5 .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地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否定了改革的必要性
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政治导向影响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82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讲话,攻击中国的内外政策,同时表示中苏之间的分歧不应该妨碍两国之间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这一表态反映了
A.苏联经济实力的下降
B.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C.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中苏关系得到全面改善
7 . 十月革命以后的40多年间,苏联工业基本按照“民族”“国防”等原则布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经济地理领域学者主张“工业布局原则只能作为工业布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政府逐渐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上。这一变化反映苏联
A.国际关系影响工业布局B.国际安全的危机基本解除
C.开始重视工业发展规律D.试图彻底改革斯大林模式
8 . 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9 . 莫斯科大学扬吉耶夫教授回忆说,“那段日子……大多数苏联人民都依靠‘强大的苏联’这个意识支撑着自己,他们为本国在航天和军工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根据这段材料,你可以判断出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2016-12-12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所学判断,图3反映的是下列哪国经济指标(1966至198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统计情况(%))
A.美国B.苏联C.日本D.中国
2016-12-12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