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各个共和国利用苏联法律中语言地位模糊不明确的情况,开始通过法律确定命名民族的语言在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国语地位。1989年至1990年上半年,15 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4个颁布了语言法。由此可推知(     
A.民族自决导致苏联解体B.苏联民族语言多元化发展
C.苏联存在民族分裂隐患D.苏联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2022-12-27更新 | 306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2 . 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①改革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____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②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③评价
经济注入了某些____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没有突破____,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政治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①改革: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____,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____,效果有限。
②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①经济改革
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承认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②政治改革取消____领导地位,放弃____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____”,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2022-10-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2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与发展-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3 . 1985年10月,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阿马克斯在布朗大学讲话时说:虽然指望苏联收缩现有的承诺可能为时尚早,但“苏也许不愿承担新的义务,并将努力使仆从国承担更大的负担”。这从侧面反映出
A.苏联经济难以支撑对外扩张
B.苏联放弃了控制他国的企图
C.多极化趋势牵制了美苏争霸
D.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倾向增强
2021-06-02更新 | 422次组卷 | 4卷引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纲要下-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4 . 如图是美苏在二战后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苏联工业产值增速呈下降趋势
B.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下降的历史根源
C.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重要原因
D.60年代美苏较高速的增长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2021-02-25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18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
B.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
C.军备竞赛活动的负担沉重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滞后
2019-08-17更新 | 808次组卷 | 16卷引用:考点33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A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五年下降1.1%,其后五年又下降3.0%;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材料三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
7 . 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估计,苏联在计算机电子学方面比美国落后十年,在电光敏感器、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许多第三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技术领域,苏联也处于落后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当时苏联
A.科技发展受到冷战制约
B.经济体制决定了技术革新
C.“新经济体制”收效甚微
D.科技进步依赖重工业发展
8 . 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党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这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因为戈尔巴乔夫
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主动放弃与美争霸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
2019-06-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9 .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  )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B.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C.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10 . 1991年,前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
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