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2022·山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国内“影子经济”(即地下生产洋货的作坊、车间和企业)发展迅速,并从洋货生产转向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品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批发、销售的巨大产业链。这种现象
A.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成就B.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C.改变了轻工业落后的面貌D.折射出苏联模式的弊病
2022-05-24更新 | 1664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023·福建漳州·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83年美国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被迫投入军备竞赛。美国又鼓动沙特增产石油,导致1985至1988年世界油价爆跌,苏联石油美元和军火贸易的外汇收入锐减,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美国的这些举措成功拖垮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A.经济结构畸形B.经济改革停滞C.综合国力下降D.争霸战略失误
2023-05-08更新 | 754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第2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1967年11月,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社会”。1982年11月,安德罗波夫执政后,揭露了苏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进一步指出:“发达社会主义本身将经历若干发展时期,而苏联正处在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安德罗波夫这一认识
A.突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理念B.有助于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C.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思想禁锢D.奠定了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1988年起,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倡把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多年后评论说,“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考虑到过渡阶段的复杂性”,“改革”的“这两个内容同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发生了冲突”。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A.原有模式成为破坏改革的关键B.社会矛盾复杂阻碍完成过渡
C.忽略国情埋下改革失败的隐患D.个人原因导致整个国家解体
2021-03-15更新 | 1072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模块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机械制造部门,用这些新的设备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经济增长,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据此可知,该政策(     
A.突破了苏联传统经济模式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6 . 从1987年开始,苏联政府制定的计划与指标不能如期完成。原定1986〜1990年用于消费和积累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3.5%〜4.0%,而1986〜1988年仅增长2.8%,低于改革前的速度。据此推断,戈尔巴乔夫改革
A.很大程度背离了苏联当时国情B.造成苏联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7 . 为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从中可以判断出
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89
社会总产值4.23.31.8
国民收入4.33.21.0
劳动生产率3.33.1

A.苏联经济发展陷入了滞胀的困境
B.多市场少政府是苏联经济发展的出路
C.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22-23高三上·河南洛阳·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各个共和国利用苏联法律中语言地位模糊不明确的情况,开始通过法律确定命名民族的语言在苏维埃共和国中的国语地位。1989年至1990年上半年,15 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4个颁布了语言法。由此可推知(     
A.民族自决导致苏联解体B.苏联民族语言多元化发展
C.苏联存在民族分裂隐患D.苏联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2022-12-27更新 | 299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9 . 面对发展困境,苏联领导人曾作出了诸多改革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顶住了压力,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斯大林,破除个人迷信,成为苏联第一个改革者,在苏联历史上留下了不能抹杀的深深印痕。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力图通过改革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但从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开始,保守、僵化与停止改革的趋势日益明显。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影响;分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022-08-02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国营商店里一公斤肉大约收款1.8卢布,而国家对一公斤肉的补贴多达3.5卢布。食品行业中仅此一项,每年的国家补贴总额就在600亿卢布以上,而整个国家预算是4800亿卢布”。这表明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已无法维系B.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
C.社会贫富悬殊已日益扩大D.货币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