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1986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把资金重点投向提供新技术设备的机械制造部门,用这些新的设备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经济增长,并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据此可知,该政策(     
A.突破了苏联传统经济模式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C.忽视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D.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 . 历史学家尤·叶梅里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逝世时)苏联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导致这个超级大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模式B.勃列日涅夫改革
C.和平演变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3-01-12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 . 如图所示为山东某一中学生绘制的一幅历史没曲,该漫画所讽刺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B.斯大林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2-07-3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 . 1988年,戈尔巴乔夫鼓励农户占有土地,独立经营。但由于农村多为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钱购买机器,导致苏联农业改革收效甚微,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A.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B.城市的谋生渠道较广
C.旧体制问题积重难返D.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
2022-07-05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国内“影子经济”(即地下生产洋货的作坊、车间和企业)发展迅速,并从洋货生产转向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品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批发、销售的巨大产业链。这种现象
A.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成就B.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C.改变了轻工业落后的面貌D.折射出苏联模式的弊病
2022-05-24更新 | 1672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6 . 下面是1971~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投资结构表。材料说明,此时
国民经济部门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比重(%)
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
工业50.549.550.8
农业28.728.226.4
交通运输和邮电15.516.817.6
建筑业5.35.55.2
商业.物资技术供应000

A.苏联社会经济出现重大困难B.政府重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政府经济改革活力日益减退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2021-12-07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7 . 1989年,邓小平同志对来华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说道,现在的中国和苏联就像两辆车,正行驶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要想让车平稳地转向高速公路,就必须牢牢掌握方向盘。邓小平此语意在强调
A.中国要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B.中苏两国开始达成亲密同盟关系
C.建设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D.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收效甚微
8 . 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后,以“禁酒”为切入口,后因地下市场泛滥、民众意见太大而作罢。在重工业领域,“一个月前讲要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业,如今却突然冒出一连串需要优先发展的部门…优先发展的清单不知道改动了多少次”。这表明戈氏改革
A.很大程度背离了苏联国情B.完全违背了苏联当时的民心
C.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D.深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
9 . 下表反映的是1961~1985年苏联重工业(甲类工业)与轻工业(乙类工业)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苏联
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
整个工业8.68.57.44.43.8
甲类工业9.78.67.84.73.8
乙类工业6.38.46.53.93.9

A.放松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B.工业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
C.工业发展呈现出衰退趋势D.重视农业而轻视工业的发展
10 . 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A.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B.极力促进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