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合作、共赢符合人类的共同和长远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形成后,一个国家借助关税、货币贬值或者外汇管制来改善自己商品的地位时,这种战术会遭到报复。30年代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各国高筑关税壁垒,引起了经济战,加深了危机。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地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据杨泽伟《试论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整理

材料二   鉴于过去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的状态,二战后建立了强有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赋予了联合国在调配使用各国武装力量方面拥有了比国际联盟大得多的权力,在表决程序上,分别采用三分之二票和简单多数票通过,并建立了安全理事会这样一个核心机构,被全权赋予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呈现出大国的核心作用与弱小民族的权益保障并存的特点,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战后十余年间,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此导向不无关系。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重建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美国为实现其“世界经济蓝图”召开的会议并简述其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参加国家和决策原则两方面分析“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的原因。结合材料概括联合国诞生的历史意义。
2 . 美国是世界上的最为重要国度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的创立集中了许多人的智慧。它集中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家主权问题,即国家政府和地方州政府如何同时行使主权;二是有限特权问题,新国家领导人惧怕建立一个专制独裁政府。麦迪逊提出一种多权力中心“互相制约”、防止任何腐败专权出现的思想,有助于构成联邦政府的内部机制。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   战时布雷顿森林会议的第一个目标是推行贸易自由化,第二个目标是稳定世界各国货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争相实行货币贬值以取得贸易优势,那种混乱局面各国仍记忆犹新。金本位制提供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而布雷顿森林会议正是试图重建类似的机制。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美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机制。
(2)依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重建类似机制的尝试。
2021-12-1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失去了黄金储备支持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曾一度受到威胁……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开始了他对中东的“穿梭外交”,不断地在华盛顿和中东产油国之间进行游说……最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于1975年通过决议,确认美元成为石油的唯一定价和交易货币,而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都不得不将美元作为储备,石油一美元格局从此形成。

——摘编自李晓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演变分析--基于美元霸权的视角》

材料二   科索沃地处欧洲软肋,在这个地方挑起战争必然能够迫使国际金融资本因对战争的恐惧而暂停投资于欧元区和大量购买欧元……科索沃战事一起,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就一路下跌,到战争结束时已从1欧元兑1.18美元跌到1欧元兑1.03美元的低价。而与此相反,战争期间美国股市不跌反升……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摘编自王庭东《科索沃战争与美欧经济矛盾》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维护美元霸权的手段。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维护美元霸权的手段,并说明理由。
4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现代史-考点11新中国在探索中发展的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有序与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900年世界贸易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和德国陷入了工业竞争之中。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同德国的工业竞争,促使国际政治联盟在19世纪末做重新调整。英德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随着各国致力于工业化事宜,他们找市场的努力就导致国家之间直接对立。竞争的一个结果是自由贸易的信条被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抛弃了。

——编自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发生的“一些新变化”。结合所学,从技术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英国与“国际政治联盟”做出的“重新调整”,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自由贸易的信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写出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会议名称,并简析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11-09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尼克松入主白宫前,美国经济状况面临严峻挑战,商品贸易额和经常账户盈余直线下滑,通货膨胀严重。1960年以来,长期资本流动在大部分年份中处于逆差。国际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美元地位,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已不能达到覆盖美元海外债务的程度,美元信心遭受质疑。19718月初,国际外汇及黄金市场激烈动荡,美元与黄金脱钩进程加速。为解决困境,815日尼克松宣布了改革方针——“新经济政策内容包括: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天,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央行用美元自由兑换黄金,征收%的进口附加税,外援支出削减%。“新经济政策”暂时缓解了针对美元的国际投机活动压力,但是由于决定“新经济政策”出台的戴维营会议并没有指明国际经济政策走向,尼克松内阁也没能对国际经济政策后果进行探讨。该政策的推出,立即引发西方世界震动,日本人称之为“尼克松冲击”,欧共体成员国将其视为美国对欧洲的敌对行动。

——摘编自王雯菲《论尼克松政府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经济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1-05-12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没有对外扩张的迫切需求与主观愿望。中国自古重视人与土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顺天应人、天人合一;在对外关系上,强调“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战争问题上,强调“兵者,凶器也,非不得已而用之”“国家虽大,好战必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反对轻启战端,仗势欺人。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利用手中率领当时世界无与伦比的巨大舰队,去开拓海外殖民地,而是展开睦邻友好之旅。汤因比的结论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征服野心的民族”。

材料二   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由此对海外市场、海外资源、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无限渴求,孕育了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与对外扩张传统。资本的竞争性,使美国奉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圭臬。他们一方面宣传所谓天赋人权,另一方面却把自然界里“大鱼吃小鱼”、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物链法则搬到人类社会领域,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美国以每年占全世界一半的军费开支,建立了一部超级战争机器和足以毁灭地球几十次的核武库,仍无停步的迹象。像这样一个国家,很难理解中国“国强不霸”的文化传统,很难让他们对别的国家实力增长和自己力量衰退不格外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自彭光谦《新炮舰政策难阻美国衰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征服野心的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对外扩张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
2021-07-01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经历了三个贸易条约密集签订期,分别是1881~1884年、1891~1894年、1904~1906年。法国引领了1881~1884年贸易条约浪潮。1881年法国关税修改在本质上仍属于自由主义的关税法,根据该关税体系法国与比利时、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八个国家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贸易条约,通过最惠国条款做出了诸多条目税率的下调,有所提高的工业品税率极大地被抵消。

——摘编自朱华进《19世纪晚期欧洲贸易条约与协定浪潮》

材料二   1927年日本棉纺制品出口只有英国的33%,到1935年竟为140%.……(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欧洲密集签订贸易条约体现了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和完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在经济领域发动的“商战”形式。以史为鉴,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世界各国为重建世界经济秩序采取的措施。
2021-05-21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后,欧洲各大强国开始大肆推行殖民主义,使得国际贸易的主要集中点逐渐转移到大西洋。英国在光荣革命以前,虽存在查理一世和克伦威尔两个政治力量,但在维护工商业者利益的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19世纪早期,英国政府先后允许民间参与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往来。同时,给予优惠措施积极鼓励国内工商业者投资,还大幅度降低,甚至是取消了各种各样的消费税。英国对外贺易的年增长率从18世纪后半期的1.1%迅速上升到了19世纪中期的4.5%。

——摘编自杨冠琼《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与工业革命关系

材料二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试图通过高关税来保护本国工业,使世界贸易规模急剧下降。1934年,国会通过了《互忠贸易协议法》。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1948年,在美国主导下,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制度得以建立。1962年,美国国会制定了《扩大贸易法》,进一步扩大了总统的对外贸易授权,并对“免责条款”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适用条件,使得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变得十分困难

——摘编自宋凯军《美国二战后的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后美国顺应这一政策变化而采取的举措。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还未结束,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总统罗斯福酝酿战后国际经济合作。1944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国民政府任命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为全权代表,率团出席会议。代表团举行“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胡适和孔祥熙发表演说,申述中国对抗战的贡献和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多国代表参加活动并深受触动。

材料二   1943年美方曾表示,国际货币基金总额为80亿美元,中国份额大致为5-6亿美元,居第四位。会议中,英、苏强烈要求增加本国份额,美国为避免意外,把总额增至88亿美元。中国代表认为,既然总额增加,中国份额不应少于6亿美元。但美国仍然把中国的份额定为5亿美元,但保证排第四位。孔祥熙表示如果不肯增加中国份额,中国代表将声明不能接受。此后美方妥协,将中国份额增至5.5亿美元。但中国代表仍认为,美方没有履行承诺,决定在公告中声明异议。包括中国在内的近十个国家对结果持保留意见。英、美建议撤销保留意见,以体现合作精神。在此情况下,孔祥熙第一个表示中国愿意收回保留条件,以推动国际合作。其他国家的态度也随之转变,协定在全体代表的掌声中获得通过。

--摘编自金中夏《翻阅尘封的档案--纪念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中国代表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括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股金份额成为会议焦点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与世界两方面,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代表团的作用。
2021-05-11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