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21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大本营”。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现了从“锈带”到“智带(智能制造产业带)”的智能转型,全球制造业回流到发达国家。由此可知
A.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B.全球产业链将面临剧烈重组
C.金砖国家迎来重大发展机遇D.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受益最大
2022-04-03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一)历史试卷(重庆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指出:“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跨国交易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会出现‘超主权现象’。随着全球化发展,‘超主权现象’日益普遍,超主权机制也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弱到强,不断成长,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全面发展。迄今超主权机制已经极其庞大。”这表明全球化
A.直接得益于重大科学技术的发明B.会加剧世界经济矛盾激化
C.会使一些国家经济主权受到威胁D.将导致民族国家观念消失
2022-04-02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巩固历史试题
3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资本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具有内在扩张冲动,希望越出民族、国家和地域范畴,突破一切贸易投资障碍,在尽可能广阔的空间内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可用于解释
A.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各国的参与B.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任重道远D.世界贸易规则制定的合理化
2022-04-02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之后,国际贸易和交流面临着货币体系、信用体系、制度标准、跨境壁垒、宗教文化等差异带来的风险,行为准则影响商品流动的地理范围,商业规则影响商品流动的自由度和便利性。由此可见,全球化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
A.合理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B.规范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C.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D.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5 . 下表所示为信息技术相关产品贸易及其对世界贸易的贡献率。这反映出20、21世纪之交(     
信息技术相关产品金额(百万美元)对世界贸易的贡献率(%)
1999年2000年1999年2000年
计算机相关机器31087934684215.45.2
通信机器11534115179310.25.3
半导体等电子部件24071930526922.19.4

A.全球化收益分配失衡B.世贸组织的影响力增强
C.世界贸易的迅猛发展D.新发明的应用速度加快
2022-03-3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竞争力,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中国经由与欧洲、美洲、日本的海上贸易航线输入大量白银。海外白银输入为明代银本位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并由此带来了16-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当时不仅邻近的国家要与中国保持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美洲国家都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而作为支付手段的占全世界产量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白银则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银输入的三条主要渠道》

材料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激发出强大的生产潜力,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生活效率,人类在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全球化面临新的艰难险阻,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客观变化,全球贸易投资体系有待完善,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尚未成型,区域、次区域发展面临瓶颈制约。面对困难挑战,唯有加强合作才是根本出路,正基于此,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中国愿与各国共同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兼稳定、更可持续、更多包容的全球化经济。

——摘编自《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因素。
2022-03-30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石块丢到水中,水波逐步递减,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所谓的“涟漪效应”。有学者认为: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冲击的影响也小。用“连漪效应”的观点解读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仅为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对主权国家越有利
C.全球化对开放程度不同的国家影响有别D.发展中国家不适宜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
2022-03-29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3月检测历史试题
8 . 下图反映
A.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两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C.世界银行在维护国际金融秩序中力不从心
D.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2006年,英国女记者梅勒尼·菲利普撰书指出,英国的多元文化政策使得伦敦成为了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的国际中心:2010年8月,前德国联邦银行董事会成员蒂洛·萨拉辛写作《德国自我毁灭》一书,批评德国自身繁荣稳定的基础正在被外来移民侵蚀。这反映了
A.逆全球化倾向的存在B.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C.欧洲移民政策的失误D.国际社会交流的式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谁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在2007年达沃斯论坛上,各国政要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并非对所有人都有益,那么究竟谁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最富国家同最贫困国家人均收入比

在《全球不平等》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指出了从冷战结束前夕的1988年到金融危机爆发时的2008年,不同群体的收入变化情况。他发现处于全球收入排位40%~60%区间的群体获利最大,这个群体在这20年内平均收入增加了80%。这个体是“全球新兴的中产阶级”,主要位于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中。而发达国家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在这20年中几乎没有增长。

——摘编自王辉耀、苗绿主编《全球化vs逆全球化:政府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材料三       美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其占全球贸易额比重

年份贸易总额(万亿美元)占比出口额(万亿美元)占比进口额(万亿美元)占比
20002.04115.57%0.78212.12%1.25918.92%
20052.63412.38%0.9018.58%1.73316.08%
20103.24710.57%1.2788.35%1.96912.77%
20153.81311.50%1.5059.09%2.30813.90%

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其占全球贸易额比重

年份贸易总额(万亿美元)占比出口额(万亿美元)占比进口额(万亿美元)占比
20000.4743.62%0.2493.86%0.2253.38%
20051.4226.68%0.7627.26%0.6606.22%
20102.9749.68%1.57810.31%1.3969.05%
20153.95311.92%2.27313.73%1.68010.12%

美国与中国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及其占全球FDI比重

年份FDI流入量(美国)
(亿美元)
占比FDI流入量(中国)
(亿美元)
占比
2000314023.11%8065.93%
2005104811.03%116112.22%
2010198014.6%261218.81%
2015379921.56%256114.53%

(1)材料一中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两则史料用以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否矛盾,请加以说明。
(3)将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同时作为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认识?
(5)考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3-26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