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到被写入联合国文件,它代表了全球人类交往的新的地理要素选择和文化空间的塑造,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策的文明价值相对接提供了可能。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
A.有助于世界文明成果的分享B.解决了全球性文化危机
C.消除了各国地理空间的限制D.加强了国际间经贸联系
2022-05-12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一)历史试题
2 . 20世纪70年代以前,联合国关注的是“传统安全”,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民族国家平等的安全和免受外来干涉、军事侵略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受到联合国的重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世界主导力量的交替
C.联合国职能的扩大D.国际政治局势的缓和
3 . 由表格信息可推知
2018年世界部分组织现状及其数据分析表
人口总量(亿)占世界人口数量比GDP总量(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比
世界贸易组织70.793.12%82.6396.1%
欧盟5.136.76%18.7721.84%
东盟6.548.619%2.973.46%
亚太贸易协定29.8739.34%18.3221.33%

A.世界贸易是以欧美国家为主导
B.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加强
C.经济全球化助推世界贸易
D.贸易保护主义逐渐退出世界贸易
4 .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间竞争的重心从一种外在的占有(如两次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领土与资源的战争和两极时代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转向内在的参与(如对以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掌握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与能力等)。这一变化说明-
A.国际竞争方式更具迷惑性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
C.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D.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021-06-04更新 | 42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20世纪80年代,摇滚明星依旧层出不穷。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了“良知复兴”运动,参与全球性的社会政治活动,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以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的义演义卖,引起全世界的瞩目。“良知复兴”运动(     
A.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反映了意识形态的渗透
C.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状况D.表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2022-07-23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全球化颠覆本土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但同时不断增长的国际间货币、商品、影像及信息等,已经产生了超国界的“第三种文化”,它调和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不碍多,多不碍一,一与多互生互成的文化现象。这表明
A.全球化使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B.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同质化
C.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D.文化多样性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21-06-04更新 | 42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7 . 1960年,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成员国通过采取集体行动,干预被控制的世界石油市场,从中获取合理的利润。从1960-2019年,在欧佩克的推动下,石油价格上涨了15倍之多。欧佩克的行动
A.使世界石油市场混乱失序B.确立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C.冲击了旧的世界经济秩序D.推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8 . 美国在特朗普当政时,通过高关税严禁中国、印度等国的高科技企业赴美投资以保护其国内市场;同时,却又寻求中、印对美国产品和跨国公司的投资更加敞开大门,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将中、印等国经济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这说明
A.全球化缩小了各国间的经济差距B.经济的全球化具有非对称性特点
C.发达国家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D.美国完全垄断全球的高科技产业
9 .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9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GDP总额中占比为42.6%.发达国家占比为57.4%.而到2018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GDP占比为59.2%,发达国家占比则为40.8%,这一变化表明
A.全球经济发展全面提速B.第三世界国家之间联系加强
C.国际贸易环境明显改善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渐变态势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4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