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国际经济协调,是一种由于认识到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而改变单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从而使各国的有关政策趋于一致的合作。阅读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大萧条彻底摧毁了以金本位制与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各国以邻为壑,导致国际经济合作面临严重障碍。二战爆发后,美国在援助同时竭力压榨英国的战时储备,加深英国战后对其依赖。1942年,“怀特计划”出台。在美国所构想的国际平准基金组织中,它将拥有重大决策的一票否决权。英国则设计了自己的“凯恩斯计划”。但“凯恩斯计划”的切入点是为这个新设立的国际清算银行创造某种用于清算的国际“货币”单位,力图将黄金在这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去货币化,更确切地说是去美元化……但鉴于双方在二战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以及经济实力的巨大差距,英国只能同意以“怀特计划”为基础构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宋效峰,黄家亮《国际金融视角下的英美权力转移及其启示》

材料二   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美国将G20作为提振其全球领导力,进行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平台。G20峰会的召开,顺应了国际经济体系变化的现实,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与发达国家平等协商的平台,开启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序幕。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抵制美国的机会主义倾向,使G20峰会从应对危机的应急之举向机制化建设迈进,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黎兵《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与实践评析》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怀特计划”为基础构建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
(2)综合材料一二,以“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协调”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二战以来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结果,一是实现了“国家减贫”,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 之间的贫富差距开始缩小,财富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均衡分配,带来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关系的调整。 二是财富在国家内部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去工业化”导致蓝领工人的衰落。 两种不均衡带来的结果是全球化的 进程遇到了反全球化的阻力。

——摘编自孙兴杰《贸易战的本质是旧有全球治理滞后于全球化进程》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 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7-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2020届高三临考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