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G7与G20的对比

G7(七国集团)G20(二十国集团)
成立时间19751999
成员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组成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盟等二十方
代表性由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组成的“富国俱乐部"G20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人口占全球的2/3,成员总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75%(2019年数据)
影响力2008年金融危机后遭遇治理乏力的围境,影响力显著下滑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全球治理主要平台,其政策共识和倡议举措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摘编自人民论坛测评中心《G20国家全球治理参与能力测评报告》


从表中提取一个信息,拟定与之相关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1-05-09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三季度,计算机和电子元器件的国际贸易均实现了逆势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至2021年初,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共发布了3350项有关贸易政策,其中58%为促进性贸易政策,42%为限制性贸易政策。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趋势韧性强劲B.国际贸易以电子产品为主
C.贸易保护主义遭到了遏制D.国际贸易环境得到了改善
3 . 根据最新出版的《国际组织年鉴》统计,在现有的48350个国际组织中,非政府的国际公民社会组织占95%以上,至少有46000个。1972年,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的非政府组织还不到300个,到1992年注册参加联合国环境大会的非政府组织多达1400个。这表明(     
A.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B.环境气候问题成为国际焦点
C.全球公民社会主导全球治理D.全球化推动国际关系的变化
2023-09-2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4 . 201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2010年FAO食品价格指数已超越2008年6月粮食危机时的峰值,一年内的涨幅达到25%。其中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以上信息最能说明(     
A.两极格局导致粮食紧张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出现
C.投机炒作导致粮价上涨D.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5 . 如表是1970年和2015年世界经济指标的相关统计。根据此表,可以看出(     
经济指标1970年2015年
全球GDP2.96万亿美元74万亿美元
世界贸易总额3000亿美元16万亿美元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数量6个101个
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数量25亿8.36亿
世界总人口数量36.82亿73.48亿
世界基尼系数0.330.7

A.各国经济水平得到普遍提升B.世界经济体系日益完善
C.世界财富分配不合理性加剧D.国际贸易分工日趋平衡
2022-09-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根据1995年统计,非洲有4国一种原料及其简单加工品占出口总额的95%以上,15国三种商品占出口总额的2/3左右。为增加出口滥垦滥采,疯狂扩大种植面积和载畜量,非洲每年仅荒漠化一项就损失约90亿美元。这表明非洲
A.贸易自由化推动了出口增长B.急需国际上的经济技术援助
C.环境的退化制约了经济增长D.经济结构落后导致环境退化
7 . [全球化]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并分析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8 .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9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GDP总额中占比为42.6%.发达国家占比为57.4%.而到2018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GDP占比为59.2%,发达国家占比则为40.8%,这一变化表明
A.全球经济发展全面提速B.第三世界国家之间联系加强
C.国际贸易环境明显改善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渐变态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21986年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上年增长%)

年份中国美国苏联
1962-6.55.86.9
1968-6.54.18.3
1974-1.1-0.75.4
19807.8-0.23.9
19868.33.82.3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统计资料》

材料二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等各种新势力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西方政府和各种媒介也连篇累牍地宣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主权已弱化”,“主权概念已过时”,强调“资本应打破国界自由流动”。1998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28.86万亿美元。占世界人口约17%的24个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发达国家还把污染环境的第二产业大量迁到第三世界国家。90年代造纸所耗木材为50年代的两倍,而美国、日本、欧洲纸制品消费占世界的2/3,所用木材几乎全部来自第三世界。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实力,不仅从整体上统治着全球的经济政治“新秩序”,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同样从整体上统治着全球。

——摘编自李慎明《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困境。
(3)综上,谈谈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2022-01-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根据世界语言要览《民族学》的统计,仅剩一人作为母语使用的语言有52种;只有极少数高龄者使用的“濒于消亡”的语言达426种。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00种语言,据部分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说,200年后,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语言将不复存在。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一元化B.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挑战
C.意识形态的冲突愈演愈烈D.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更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