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一朵蓬松、轻盈、洁白的棉花,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近现代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1世纪之前,当时世界上只有南亚、东非以及美洲中部生产棉花,此时棉花产业发展非常缓慢。15世纪,随着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整个世界走向了转折点,而且欧洲人发现了日后成为世界棉花的重要产地——美洲。1497年,当达·伽马成功绕过好望角,打通印度新航线的时候,印度的棉花加工技术也传入欧洲,欧洲有了重塑全球棉花网络的可能。伴随着殖民扩张的推进,一个由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了。到了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的南亚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棉花作物的发源地。印度曾长期占据着全球棉花贸易的主导地位。17世纪末,印度控制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纺织品贸易。工业革命后,英国棉布对印度的冲击巨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击垮了印度本土的制造业。马克思评价:“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摘自【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等内容

材料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日益突出。20213月,H&M、耐克等多家企业因抵制新疆棉花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众怒。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发声谴责,国内明星宣布终止与涉事企业合作,电商平台和手机应用纷纷下架相关产品。有评论认为新疆棉花事件是西方国家打压中国崛起,掀起的新一轮棉花战争。该事件值得深思,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来争夺霸权的老路。如果沿用传统大国的思维方式来构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实际的征服幻想来鲁莽从事,都将是一种时代的错位。

——综合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棉花帝国逐步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评价英国对印度的侵略?结合所学写出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人类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应美国政府司法互助要求,在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途经温哥华机场转机时,对其无端拘押逮捕。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和坚决斗争,美方向加拿大撤回引渡申请,2021年9月24日,孟晚舟在不认罪、不支付罚金的情况下离开加拿大,踏上返回祖国之路。该事件表明
A.我国形成系统完备涉外法律法规体系B.国际政治安全的脆弱性显著上升
C.我国合理运用国际规则保障国民利益D.美国对华为公司拥有司法管辖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学者赵朝龙在《近代霸权兴衰与护持的技术因素研究》中谈到,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中间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这表明(     
A.国际自由贸易推动了技术扩散B.跨国公司是技术扩散唯一的推动力量
C.技术扩散不受国家控制D.技术扩散推动了世界经济技术发展
4 . 1975年8月,利马不结盟会议通过的《利马纲领》提出:通过特殊途径加速发展不结盟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自身之间的经济、财政等密切合作……对付跨国公司和外国资本应采取多国合作和共同处理的态度……以达到国际秩序较大幅度的民主化。据此可知,该纲领
A.加快不结运动规模扩大B.降低了美苏冷战的剧烈程度
C.改变了第三世界崛起路径D.利于促进国际关系走向缓和
5 . 中国宣布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采取各种举措致力于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中国的作为首先促使工业发展迅速的国家,重新审视各自二氧化碳排放目标。这说明
A.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B.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趋同
C.中国主导了国际新秩序D.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建成
6 . 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目的是有效维护欧亚地区安全。2021年上海合作组织启动接收伊朗成为正式成员国的程序,并吸收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尔为对话伙伴国。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区域经济集团化走向经济全球化B.世界格局变化冲击原来的世界政治秩序
C.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得到推进D.越来越多亚非拉国家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2021-12-29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原油价格的波动
A.因冷战结束所决定B.导致石油生产国的政局动荡
C.受欧佩克组织操纵D.与全球化不确定性相互作用
2021-05-30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21986年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上年增长%)

年份中国美国苏联
1962-6.55.86.9
1968-6.54.18.3
1974-1.1-0.75.4
19807.8-0.23.9
19868.33.82.3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统计资料》

材料二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等各种新势力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西方政府和各种媒介也连篇累牍地宣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主权已弱化”,“主权概念已过时”,强调“资本应打破国界自由流动”。1998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28.86万亿美元。占世界人口约17%的24个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发展中国家,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发达国家还把污染环境的第二产业大量迁到第三世界国家。90年代造纸所耗木材为50年代的两倍,而美国、日本、欧洲纸制品消费占世界的2/3,所用木材几乎全部来自第三世界。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科技和军事实力,不仅从整体上统治着全球的经济政治“新秩序”,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同样从整体上统治着全球。

——摘编自李慎明《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困境。
(3)综上,谈谈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2022-01-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钢铁业雇佣工人从50.9万人减少到19.6万人,其中六大钢铁公司雇佣工人从17.9万人减少到9.2万人。日本钢铁公司的职工人数在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10%。1976~1989年,欧共体钢铁工业职工人数减少到40万人。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A.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生产力严重下降B.经济全球化推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C.发达国家经济“滞胀”现象严重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紧缺
10 .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三季度,计算机和电子元器件的国际贸易均实现了逆势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至2021年初,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共发布了3350项有关贸易政策,其中58%为促进性贸易政策,42%为限制性贸易政策。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趋势韧性强劲B.国际贸易以电子产品为主
C.贸易保护主义遭到了遏制D.国际贸易环境得到了改善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