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技术通过扩散对霸权的兴衰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荷兰、英国,还是美国,技术扩散都在其崛起阶段提供了主要的推动力,并为之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霸权兴衰更迭的不同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175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时代,更是建立在众多他国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的先进技术大量涌进英国,并被整合与补充,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在权鼎盛阶段往往会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如英国),这种政策有助于推动霸权国商品、资本等的自由流动,支撑霸权国家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导致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扩散,导致潜在的党争对手从技术扩救中获利。而在霸权的维系与衰落阶段,则往往会采取较严格的管控政策。

——据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等整理

材料二 民族国家的出现,技术扩散逐步受到国家的主导。英国造船业的兴起,是从模仿荷兰的先进造船技术开始的。特别是在1688年荷兰总督威廉就任英国国王后,大力鼓励荷兰熟练工人去英国工作,进一步加速了造船技术向英国的扩散。1790年,英国的“叛国者”——塞尔斯莱特将英国新式纺纱机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与相关知识熟记于心后移民到美国,并在美国成功仿制出新式纺纱机,成为美国近代棉纺工业的先驱。

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中间品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无论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工业化国家对不发达国家,技术通过进口对进口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较大的正效应。

——摘编自赵朝龙《近代霸权兴衰与护持的技术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在霸权兴衰更迭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现代不同时期国际技术扩散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
2 . 2003年,在坎昆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取消补贴、开放市场,七十七国集团、非洲联盟、最不发达国家组成联盟,巴西、印度、中国等组成二十一国集团,挫败了发达国家的企图。这一结果
A.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B.说明“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C.凸显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D.反映出冷战思维逐渐抬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有学者指出,奉行民粹主义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前后,作为稀缺要素,美国的非熟练型与半熟练型劳动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受损,进而反对全球化;而作为充裕要素,美国的人力资本从全球化获益,进而支持全球化。这两类劳动力要素的地理集聚特征导致了美国选民对于全球化的政策偏好在不同区域间的分化。材料旨在论述
A.特朗普最能代表非熟练型劳动力的利益B.反全球化并非全体美国民众的意愿
C.美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严重不平衡状况D.地理聚集特征导致全球化潮流止步
2021-06-01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高考临门一卷(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美国对外的“有限资源”应该按“欧洲第一”的原则进行配置。他对马歇尔计划只是通过对欧经济援助而培植“地方自然抵抗力量”的要求不甚满意,按他的设想,对欧经济援助在帮助欧洲重建的过程中也要为美国拓展欧洲资本与工业制造品市场起到推进作用,而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欧“政治一体化”,便具备这样的功用了。因此,通过控制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盛顿便可在欧洲形成“让苏联人出去、让美国人进来、使德国人被压住的态势”。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后,戴高乐执政。对美苏称霸世界的局面非常不满。戴高乐政府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抵制和摆脱美国的控制,于1966年退出北约。

——据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等整理

材料二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程度越来越深化了,世界经济生活日益表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愈益尖锐,使得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有一定经济互补性的国家之间纷纷走上了区域集团化道路。

——赵莉《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动因。结合所学,简析法国退出北约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列举一个中国为成员国的区域经济集团。
2022-03-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跨国公司的数量从1955年的170家增加到60年代末的2468家。西方主要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在60年代已达到7276家,到1973年又增加到9481家。70年代,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额已占全球贸易额的1/5,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出口额已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的80%。依据分析,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A.推动了战后世界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
B.开启了资本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C.取代了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生产结构
D.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融合
2021-05-07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1981-1988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了20%,而发达国家的出口增加了61%;发展中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不含中国)为1.9%,发达国家则为2.5%。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B.联合国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
C.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D.冷战对峙不利世界经济发展
2021-09-16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模拟(一)模历史试题
7 .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在全球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南北差距扩大、地区冲突不断、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猖獗等一系列问题。这集中说明
A.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已刻不容缓B.应通过国际协作减缓全球化进程
C.发展中国家应注重保卫经济安全D.各国应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8 . 2016年2月,美日等12国正式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7年1月,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就职当天宣布退出该协定,其后该协定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21年9月,中国政府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表明
A.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航向B.发达国家主宰世界贸易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D.区域经济一体化曲折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1848年)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促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经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1857).说:“资....要力求摧毁交往及交换得以进行的地方限制,争夺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从经济.上把本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机会”,“控制经济信 息的,受过高度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得到王公俸禄般的薪水;特别是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财富的两极化,生产过剩,最后把世界各国都卷进经济危机中去。具有全球观念的少数精英人物和坚持民族主义的广大民众之间将出现冲突。

——摘编 自张谊浩陈柳钦《当代西才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10 .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通过二十国集团(G20)等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同时,新兴经济体在WTO框架下分散了由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掌握的贸易决策权。新兴经济体的这些活动
A.改变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B.表明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面临挑战
C.有利于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反映了互利共赢观念成为国际共识
2021-12-03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名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