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史料一   对“全球治理”至今并没有一致的、明确的定义,类似的概念还有,“世界政治的治理”“国际治理”“世界范围的治理”“国际秩序的治理”和“全球秩序的治理”等。大体上说,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全球治理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五个:全球治理的价值、全球治理的规则、全球治理的主体或基本单元、全球治理的对象或客体以及全球治理的结果

——摘编自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

史料二   从客观上看,后冷战时代以美国模式的全球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是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的全球化,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模式在人类生产中也带来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人类共同治理全球化,终结这种自由放任的全球化。

——摘编自焦世新《冷战后的时代变迁与美国战略》

史料三   8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挡期,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金融监管改革虽有明显进展,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聚。如何让金融市场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仍然是各国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主席《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1)从史料一中关于“全球治理”类似的概念来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如何?
(2)根据史料一、二,谈谈哪些问题需要全球治理?此外,还有哪些全球性的问题没有被提及?
(3)针对史料三中提出的世界经济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需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问题。
2021-08-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13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大变化、大变局的发生,则有赖于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发生。因此,当我们观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至少可以从五百多年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长镜头回看中,寻找导致或促成历史发展不断量变和质变的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要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鲜明,史料清楚,逻辑严密。)
2021-07-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以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为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极富洞察力地提出:“我们的时代”的根本特征和基本标志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生产全球化促进了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财富的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摘编自李志军《人类历史发展大势不可阻挡》

材料二   201982425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在法国南部度假城市比亚里茨(Biarritz)举行。24日,大批抗议者在附近进行反G7示威游行,爆发了激烈的警民冲突。参与者的人数约在900015000人,至少有68人被捕,其中有38人被拘留。据路透社报道,反全球化人士、环保活动家、法国“黄背心”和巴斯克(Basque)民族主义者都在游行队伍中,共同抗议世界领导人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们的无所作为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据媒体报道,示威者的诉求还包括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气候变迁、女权主义等。

——摘编自钱蜻《反全球化运动背后的另一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4 . 有学者指出:“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和最大伤害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还存在一个文化立场与文化建设的基本权力、价值判断与选择等问题,这是所有在经济上不发达的弱势国家所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促进了落后地区文化的发展
C.冲击了落后地区文化的自主性D.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建设已经越来越融为一体,表现为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 90年代,日本公司开始对美国公司大规模投资。1990年,松下公司出资 61亿美元成为美国音乐公司及其环球电影公司的新主人。几乎同时,日本三菱房地产公司投 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洛克菲勒中心 80%的产权。日本公司的这些举措不仅令美国民众大为震惊,在国际社会上也引起广泛关注,国际舆论称“日本人要买下美国的灵魂”。可是,到 1995年,松下公司在亏损 30亿美元的情况下宣布其音乐公司易主,同年 5月,由三菱公司负责经营的洛克菲勒中心申请破产保护。日本人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日本人是公司的主人,因此所有的公司员工都必须服从他们的管束,接受日本的文化。可没想到,公司里的美国人根本不理会日本人的苦心,也不接受日本人的管理文化,纷纷辞职另起炉灶,日本人束手无策,以失败告终。

———周德纲《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全球化》

材料二     现代社会,人们吃,穿,用都要为商品所含的文化价值付费。有位广告人精辟 地指出:化妆品公同出售的并不是香水,而是某种文化,某种期待......现代企业的决策,不仅仅是经济决策,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决策。国家、企业只有体察民族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科学决策。企业越来越注意以文化为媒介,通过投资公益事业和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来塑造企业的社会形象,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密切企业与社会的关系。......20世纪 60年代以来,绿色和平运动、环境革命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日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如欧洲共同体、非洲经济共同体、东南亚经济贸易区等若干以传统经济文化联系为基础的区域市场和经济集团,它们的形成,除地区因素、经济互补外,还基于传统的文化联系这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周德纲《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在美国投资失败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主要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达国家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向发展中国家宣扬其价值观,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以发达国家的文化为标准,从而赋予自己在全球化中的支配地位,试图将他们的文化观念转化为世界共同的观念。西方主流媒体凭借其强大的传媒影响力,不顾客观事实,随意取舍重大新闻选题,主观随意编造新闻内容,时刻彰显着文化霸权。发展中国家进行抗争的最好手段是“强身健体”,通过提高自身整体实力来树立和提高自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市场的地位。在做到彰显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能吸收其他民族的主流文化,将文化产品打造成具有普世价值观念和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产品。

——摘编自《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1-06-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安庆市太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这种新的经济全球化不是靠推行“普世价值'以获得至高无上的话语权来维系,而是以共同价值为基础,依靠各国人民平等的话语权来推行”。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文化理念的趋同B.公正合理的秩序
C.大国的核心地位D.民族文化的价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结束后,国际军事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轻重正开始走。上前台,进入主战场。在本国的技术、人力、资源、资金都有限的条件下,加入区域集团无疑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以借助其他经济实力强大和资源、资金雄厚者发展本国经济,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落后局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多数国家陷入滞胀或负增长阶段,导致各国、各经济主体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从生产、贸易、金融三个角度看,区域集团化都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刺激经济增长并加快全球化的进程。由于加盟国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从制度上确立自由贸易体制的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迅速增加。同时,区域集团内部的平等协商与互利合作,这在总体上有利于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扮演着经济角色,也扮演着重要的政治角色。

——摘编自谢晓平王淑芳《区域集团化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呈现出若干新特点。据专家测算和世贸组织统计,二战前工业制成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只有40%左右,199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70%,1995年后保持在8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据世贸组织统计,从1980~2003年,国际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货物贸易增长速度,同期服务贸易规模从3643亿美元增加到17626亿美元,增长了30.8倍,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已超过19%。由于实体部门间国际交换的价值实现离不开金融服务,而且其实现程度又日益受到金融产品交换本身的市场变化规律的支配,其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仅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巧取豪夺的重要领域,而且成为各国政府防范经济风险的重点。

——摘编自裴长洪林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策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0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先提出“亚洲价值观”,后又得到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的积极回应。“亚洲价值观”承袭东亚文明传统,坚持家庭、集体、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强调权威、秩序、和谐。“亚洲价值观”出现的原因是
A.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B.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C.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D.儒家思想在亚洲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