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史料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面对2007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宣布拨款1000万美元设立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APEC经济技术合作。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世界第三,2010年则上升为世界第二,对恢复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史料二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史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1)根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
(2)史料二中的“大变革大调整”指的是当今世界哪些发展趋势?
(3)史料三中的“世界新秩序”和史料二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本质区别?你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2022-10-0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4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谁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在2007年达沃斯论坛上,各国政要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并非对所有人都有益,那么究竟谁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最富国家同最贫困国家人均收入比

在《全球不平等》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指出了从冷战结束前夕的1988年到金融危机爆发时的2008年,不同群体的收入变化情况。他发现处于全球收入排位40%~60%区间的群体获利最大,这个群体在这20年内平均收入增加了80%。这个体是“全球新兴的中产阶级”,主要位于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中。而发达国家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在这20年中几乎没有增长。

——摘编自王辉耀、苗绿主编《全球化vs逆全球化:政府与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材料三       美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其占全球贸易额比重

年份贸易总额(万亿美元)占比出口额(万亿美元)占比进口额(万亿美元)占比
20002.04115.57%0.78212.12%1.25918.92%
20052.63412.38%0.9018.58%1.73316.08%
20103.24710.57%1.2788.35%1.96912.77%
20153.81311.50%1.5059.09%2.30813.90%

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其占全球贸易额比重

年份贸易总额(万亿美元)占比出口额(万亿美元)占比进口额(万亿美元)占比
20000.4743.62%0.2493.86%0.2253.38%
20051.4226.68%0.7627.26%0.6606.22%
20102.9749.68%1.57810.31%1.3969.05%
20153.95311.92%2.27313.73%1.68010.12%

美国与中国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及其占全球FDI比重

年份FDI流入量(美国)
(亿美元)
占比FDI流入量(中国)
(亿美元)
占比
2000314023.11%8065.93%
2005104811.03%116112.22%
2010198014.6%261218.81%
2015379921.56%256114.53%

(1)材料一中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两则史料用以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否矛盾,请加以说明。
(3)将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同时作为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认识?
(5)考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3-26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11年中国提出:“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中国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的依据是     
A.世界多极化不可扭转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D.文化多样化日益突出
2022-11-1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化传播与文化殖民】

材料一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如电视、广播、因特网等工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因特网为例,它的发展,使国家边界形同虚设,互联网也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传播的“制高点”。青年人是对外来文化最敏感、最感兴趣,也是能较快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敏感人群,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渗透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一敏感人群,使这一人群“同化”,达到“和平演变”东方国家的目的。这客观上加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冲突,构成了世界文化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全球化并未消除多元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相反,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因为各种文化交流的增加而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弘扬文化的民族独创风格,不但不会阻碍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而且这恰恰有益于解构当今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者试图借“全球化”之机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图谋,各国必须从文化主权的高度加以认识,并切实采取措施,对本国的文化子以适当的保护。要对全球化及其文化发展与文化殖民主义的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要认识到反对文化殖民主义不是反对全球文化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出现的统一化发展趋势,而是反对全球文化发展的西方化或美国化,要追求文化模式及价值的多元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由化与非政治化,弘扬和发展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坚决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以上摘编自岳振宇《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双重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西方文化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应对西方的文化殖民主义。
2022-09-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到被写入联合国文件,它代表了全球人类交往的新的地理要素选择和文化空间的塑造,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策的文明价值相对接提供了可能。这表明“一带一路”倡议
A.有助于世界文明成果的分享B.解决了全球性文化危机
C.消除了各国地理空间的限制D.加强了国际间经贸联系
2022-05-12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全球化在逆转吗?

有学者认为,作为与全球化相生相克的一个反命题,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此消彼扬、相互掣肘的一种历史进程,尤其在某一具体领域里,逆全球化的勃兴,往往意味着全球化的式微。反之亦然。研究这一问题时,某学者选择了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   


这幅木雕最先出现在1493年印制的一本小册子上,他可能是歌洲第一幅描绘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绘画,图中,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坐在左边,正指挥哥伦布和他的三粮船驶向一个小岛。几乎全裸的土著人(画得比欧洲人身材高大)(见有外族人出现)似乎正纷纷逃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南美洲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白银,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之前栽培在美国南部的棉花,现已扩展到了地球上每个温暖地带。

——摘自【英】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大国兴衰》(1865年)

材料三   全球化浪潮发展衍变至今已历500余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世界知名媒体专栏作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在跨入21世纪之前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全球化1.0阶段,浪成于微澜之间一西方列强抢占发展先机;全球化2.0阶段,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国际多边机制异军突起;全球化3.0阶段,山重水复疑无路一“逆全球化”亦已全球化。如套用以上提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之际,全球化有望迈入全球化4.0阶段,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亟待共构建。在新的国际情势下,世界各国理当积极以自身的发展、智慧引导全球化朝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

——摘编自檀有志《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及未来方向》

材料四   人类的全球化历史进程不会因为最近出现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治理难题等问题而终结、逆转或回到原点,而是意味着全球化的转折或再出发。全球化再出发的时代恰逢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探索,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中国为全球未来发展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方案,并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合作平台。

——摘编自王森垚《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困境及中国因应之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以上四则材料对研究全球化这一问题有何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全球化困境下中国迎接“全球化4.0”的合理建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果不发达国家……按世界市场价格计量其出口时具有持续的出口盈余,那么,要是它们的出口按实际价值加以计量的话,它们会有大得多的、比它们的市场价格更大的实际出口盈余”。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平等交换B.世界市场价格具有不稳定性
C.不发达国家出口量持续增加D.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022-05-31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以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为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极富洞察力地提出:“我们的时代”的根本特征和基本标志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生产全球化促进了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财富的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摘编自李志军《人类历史发展大势不可阻挡》

材料二   201982425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在法国南部度假城市比亚里茨(Biarritz)举行。24日,大批抗议者在附近进行反G7示威游行,爆发了激烈的警民冲突。参与者的人数约在900015000人,至少有68人被捕,其中有38人被拘留。据路透社报道,反全球化人士、环保活动家、法国“黄背心”和巴斯克(Basque)民族主义者都在游行队伍中,共同抗议世界领导人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们的无所作为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据媒体报道,示威者的诉求还包括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气候变迁、女权主义等。

——摘编自钱蜻《反全球化运动背后的另一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9 . 有学者指出:“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和最大伤害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还存在一个文化立场与文化建设的基本权力、价值判断与选择等问题,这是所有在经济上不发达的弱势国家所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促进了落后地区文化的发展
C.冲击了落后地区文化的自主性D.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这种新的经济全球化不是靠推行“普世价值'以获得至高无上的话语权来维系,而是以共同价值为基础,依靠各国人民平等的话语权来推行”。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文化理念的趋同B.公正合理的秩序
C.大国的核心地位D.民族文化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