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60—1969年南北双方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有2个,1970—1979年有12个。至2002年年底,各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达2181个,各国之间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则达2256个,绝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签订的。这表明(     
A.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实现了自由化B.国际经济合作的法制化趋向增强
C.区域经济在协调互动中走向均衡D.国际法的发展提升了经济依存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的时候,世界文学史基本上就是欧洲文学史”,“现在,世界文学选集已经选入了非常多的非西方文学,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要把学术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就必须超越自己封闭的文化圈,跨越自己单一文化的传统。”该论述意在说明,当今(     
A.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增强B.全球化导致文化多元化
C.东西方文化竞争的激烈D.世界文化观念必须转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的历史

古代亚历山大大帝给古希腊城邦带去了帝国制度;汉武帝派遣以张骞为首的远征队开辟了丝绸之路。
中世纪伊斯兰商人引领亚欧贸易;蒙古帝国的兴盛是马可·波罗成为畅销书作者的背景。蒙古和平时期的副产品——黑死病,引发全球化的倒退。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欧洲开辟了到达亚洲和美洲的新航线。西班牙征服者通过武力从美洲原住民手中夺走波托西矿山。
重商主义时期金融业发达的荷兰因期货和期权交易爆发了“郁金香泡沫”危机。对皮草的需求推动了俄罗斯的领土扩张。1851年,英国召开了史上首个世界博览会——万国博览会。
19世纪中后期一度在经济上附属于英国的爱尔兰遭遇了"土豆饥荒",一方面导致了大量人口死亡,另一方面引发了"新世界"移民潮。日本在美国的强迫下开放门户。在美国的西部垦荒时期,曾经漫步在大平原上的野牛惨遭灭种。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世纪末,大型企业登场。
20世纪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全球化严重倒退。20世纪既是大众文化融合的时期,也是全球化进程推进的时期。

——摘编自【韩】宋炳建《图说世界经济史》

上表显示出全球化是各种动机作用的结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导致全球化的任一"动机",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动机","阐释"需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欧美国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极右翼政党为代表的民粹思潮泛滥。民众普遍反映的政治诉求是反精英、反全球化、反移民、反建制,在欧洲还要加上反一体化。这主要是由于(     
A.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发生B.大量移民侵蚀欧美人民原有的福利
C.人民生活水准停滞不前D.精英主导的全球化损害多数人利益
5 . 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欧盟政治面临分裂的风险,不断累积的难民问题和移民问题等加剧了欧洲社会矛盾和欧盟治理难度。欧盟的政治分裂和重心转移给欧洲未来发展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使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少、社会矛盾增加,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该学者旨在说明欧洲(     
A.国家贫富差距日益的凸显B.政治危机引发深层次反思
C.人口问题威胁全球化发展D.传统治理模式遭受新挑战
6 . 20世纪80年代,摇滚明星依旧层出不穷。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了“良知复兴”运动,参与全球性的社会政治活动,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以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的义演义卖,引起全世界的瞩目。“良知复兴”运动(     
A.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反映了意识形态的渗透
C.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状况D.表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2022-07-23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9年苏联从美国的进口贸易额为5150万卢布,1942年1月1日,包括苏联在内的26个联合国家发表共同宣言,强调了经济合作问题。1946年苏联从美国的进口贸易额增至21300万卢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加强干预经济B.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C.世界经济体系建立D.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2022-11-29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20年12月,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但后来欧盟又宣布推迟审议和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2021年10月,欧盟经济与安全事务部部长访美,和美国磋商针对中国的经济和安全增加“分离度”的问题。这一现象表明(     
A.国际秩序日益走向混乱B.国与国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
C.政治多极化格局已形成D.大国强权意识普遍趋于淡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殖民帝国的灭亡、柏林墙的倒塌以及冷战的结束使得战后最为明显的政治障碍消失了。然而远在此之前,文化和技术上的进步已经在打破边界方面开启了类似的进程。(西方媒体)通过展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品,传播共产主义阵营解体的每个篇章,电视事实上已经推动了结束冷战的革命。如克里斯蒂娜·马茨蔡特证实的那样,在柏林墙被推倒前,她只是在电视上看过西柏林。东德人接受的全球消费文化的最早产品是可口可乐,是由西柏林的商店老板提供的。与贸易和商业组织一样,文化行为也已经被全球化了,在信息、观念、品味和价值的持续流动中不断发展。20世纪末,部分地得益于技术和通信上的进步,信息和文化行为真正被全球化了。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斯尼公司的一句流行广告词总结了通信发展的影响:世界终究太小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0 .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效应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全球化的心态,进而影响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下图是该学者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决定全球化程度B.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C.推进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D.各国共同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受益福利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