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关贸总协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国间的贸易壁垒逐步减少,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各国贸易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上升。虽然国际贸易中还存在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但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连为一体,国际金融市场愈益庞大,资金调拨和融通更为便捷,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扩大。时间、地域已不再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大的障碍。

材料二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还只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角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可以看作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的挑战的缩影。尽管如此,在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存的时代,中国必须主动融入国际社会,而不能被动地加入国际体系,中国不可能摆脱经济全球化这一现实存在的进程,而只能尽早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材料一 、二均摘编自张茂明《试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运转的国际机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放弃了传统的经济自由放任思想和自由贸易理论,阐述了保护贸易思想,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评价,并大为推崇。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基于凯恩斯的保护贸易思想,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和对外贸易。因此,他们的保护理论也被称为“新重商主义”,并且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流派。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是传统贸易保护理论在现代的发展。传统贸易保护理论说明的是落后国家如何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发展本国经济,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新重商主义却是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新重商主义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在西方世界流行达半个世纪,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摘编自杨群芳《贸易保护制度的历史专论》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竞争程度日益加剧,主要贸易国为保持各自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寻求与其他国家联合,区域经济一体化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据统计,到1994年通知给关贸总协定的这类贸易区、联盟集团,已达100个以上。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对国际贸易政策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集团内逐步取消贸易保护,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它也有贸易保护的一面。各区域经济集团无一例外都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即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筑起保护之墙。一国的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摘编自刘熠《欧盟经济一体化中的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新重商主义思想盛行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