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几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19世纪末,欧洲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养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3)阅读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观点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5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揭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政府借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此举最能反映的历史特征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此观点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4 . 据《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导致表中1990年—1994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9901991199219931994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GDP)17,681.320,188.324,362.931,380.343,800.0
实际GDP增长率(%)3.98.013.613.411.8
商品出口(单位:亿美元)515.19589.19695.68756.59998.70
商品进口(单位:亿美元)423.54501.76643.86863.13958.07
外国直接投资(单位:亿美元)26.5734.53116.16274.71338.00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根本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表中信息说明
年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40%38%36%34%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43%37%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7%36%43%

A.中低收入国家完成工业化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
C.科技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D.南北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 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 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