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2018-05-01更新 | 398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墨学则不啻为世卿制度之反动”。其论据是墨学提倡
A.“尚贤”B.“节俭”C.“非攻”D.“兼爱”
3 . 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但董仲舒江都王相的相位被罢免。这表明(  )
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B.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
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D.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
2018-04-21更新 | 412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
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
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
5 .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这种思想
A.崇尚神学迷信B.吸收道家学说C.倡导学以致用D.动摇儒学正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儒家学说适应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又蕴含着调和差异与冲突的积极因素,具有很强的普世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史实是(  )
A.世界大同说B.东亚文化圈C.政教合一性D.儒学现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
B.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2018-01-20更新 | 384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是唯物主义B.强调天理与人欲对立
C.强调本心体悟D.认识事物的方法
9 . 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这些作法
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
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
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此恰当的评价是二者都是进步思想。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历史评价都是主观评说
B.二者思想主张作用相同
C.二者都是地主阶级士人
D.评价置于其体历史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