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成为一支相当强大的力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力量也随之成熟起来,这是一支很有能量的、知能的力量。法国资产阶级看到了它的财富、它的权利、它的几乎可以无限发展的机会或前程。可是旧制度、教权、封建专政和特权等级束缚、压抑着它,它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遭受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拥有这两种力量一经济力量和知能力量,而知能力量就是在批评、抨击旧制度等中充实、壮大的资产阶级,在第三等级中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终于展开了一场革命。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持续的顽抗,把这场革命推到了远远超出资产阶级所能预想的广度和深度。

——摘编自王养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清晰,符合逻辑.)
2021-04-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感到有必要劝导人们去认识自己,因为自然万物由神创造,人的理性是不能也不应该去认识的。在他心目中,德性就是知识,似乎有知识的人就会具有德性,因而他主张,应由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意大利……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为了增加财富,就需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提高效率,因而也就需要……各种人才。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与亚里士多德建立在数量原则(全体、少数、一人)基础之上的三分法相时立,孟德斯鸠提出了建立在质量原则基础之上的另一种三分法:重要的不是看权力掌握在二人之手(君主制)少数人之手(贵族政治)还是全体人之手(民主),而是看权力是如何由政府实施的;可能有一人的专制主义,也可能有全体人的专制主义。

——摘编自萨尔沃马斯泰内罗《欧洲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现实生活乐趣”出现的背景,并从两个角度各举例说明这一时期“艺术欣赏”的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为防止“专制主义”而提出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的影响。
3 . 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由于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地区间文化交流更为必要。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文明朝着“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宋元时期的理学家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汲取了中国文化的哪些内容。反映了当时欧洲怎样的时代要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格拉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是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而不是任何行为。

——摘编自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2019-03-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异同。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严复和孟德斯鸠观点相近的共同原因。
2015-12-24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