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的渲染下所弥漫的复古与创新的气息,开阔着人们的视野,为近代科学建立了良好的治学传统。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削弱了对宗教世界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自然世界和现实经验,促使人们对自然的兴趣。艺术从中所感悟到的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及其二者的结合,为近代科学的另一传统即分析传统埋下伏笔,并在事实上为近代科学准备了完善的科学方法组合: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的完美结合。

——摘编自杨渝玲《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产生的艺术背景》

材料二 “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在经历十七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也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羈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它作为开启民智、推动人们自觉地把理性原则作为观察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原则的运动,从十七世纪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精神面貌的变化。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对欧洲的主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善”是苏格拉底追求的道德理想,也是他全部哲学的最高范畴,以善为目的构成了他的道德哲学体系。苏格拉底推崇“善”的背景是
A.城邦制度蓬勃发展B.民众道德水准高涨
C.智者学派思想兴盛D.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2020-04-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 历史试题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再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材料二 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则用“民族主义”来向人们传达当时中国思想界所遭受的外来压…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系列长文《新民说》明确主张:“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唯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

——摘编自《二十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观念》

材料三 西欧诸国在反 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内容。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维新派“民族观”观念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4 . 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因为他相信。人只有依靠自知之明,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史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因而启蒙思想家所掀起的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幸福观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幸福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幸福观的特点。
5 . 与传统宗教画相比,1427年,马萨乔的名画《失乐园》在描绘人体时刻意突出了造型的体积感、空间感以及层次感,并运用远处的山脉风景作为背景。在构图上将亚当和夏娃的比例放大,将天使的比例缩小并置于背景之中。这种绘画手法
A.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B.是对宗教意识的否定
C.突出宣扬了理性主义D.倡导民主与自由思想
2020-02-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半岛,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文学、艺术作品中即已反映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色彩,如但丁在《新生》和《神曲》中”赞扬自由理性,要求人类思想解放,主张追求知识,吸收古典文化,宽待异教”等。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于德国,当时德国的农业、工业,商业都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德国宗教改革旨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摇救人的钥匙不操纵在教会手中,而掌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获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因而人的毕生追求也就成了人生希望之所在”。

——摘编自杨风霞《浅析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德国的宗教改革》

材料二   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人和积极活动者绝大多数都是投入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者,他们的宗教观直接影响着宗教改革的性质和进程。人文主义宗教观的主要特征是:(一)反对愿昧无知,反对盲目崇拜,提倡知识学问,提倡理性思考;(二)大胆怀疑教会的传统神学,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三)强调人的个性和思想解放,观察问题角度的多样化;(四)加强学术研究,了解周国世界,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摘自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与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的相似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述二者的共同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所塑造的文化传统,并分别概述其思想演进和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 3500 多种、7.9 万多卷,总量达 9.9 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1751 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 160 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2019-08-10更新 | 84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接受了17世纪欧洲本土的滋养,它还在全球寻找灵感。17、18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异域文明,激起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强烈兴趣。对于致力于铲除欧洲社会弊端的启蒙知识分子而言,没有教会专制、尊重理性的中华文明显然可以充当他山之石。而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也为哲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10 .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 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A.启蒙运动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汉代儒学
C.宗教改革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宋明理学
2019-06-23更新 | 12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6月)河南省漯河市高二---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