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 道试题
1 .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复兴的近代科学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主要有哪些?及“复兴的近代科学”主要表现为哪些领域的成就?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中国,未能将其“变成……手段,变成……杠杆。”?

材料三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3)依据材料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2 . 14~16世纪,西欧宗教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       )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②新贵族产生
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④民族国家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2012-06-07更新 | 3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材料二 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 他(马基雅维利)那些歌颂强者,宣扬暴力的主张,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为了实现统一的意大利这个最高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仅如此,透过这些似乎骇人听闻的言论,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核,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王锐生《马基雅维利》译序
请回答:
(1)马基雅维利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2)马基雅维利所处的那个时代,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归纳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思想。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何种要求?
2010-10-29更新 | 8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后说:“是卢梭毁了法国”。路易十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卢梭的思想中的
①天赋人权 ②人民主权       ③社会契约论        ④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010-10-24更新 | 4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阶段质量验收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