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智者学派运动被看作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普罗泰格拉的核心思想内容是
A.强调追求真理
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D.提倡人性,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重点是社会秩序
C.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D.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3 . 普罗泰格拉使“人为之物”同“自然之物”区别开来,但他没有贬低“人为之物”的价值,而是认为“人为之物”在价值地位上高于“自然之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普罗泰格拉
A.认为人类与自然对立
B.注重人的主观感受
C.强调人的价值与作用
D.重视人而怀疑神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危机,中国思想家产生了强烈的忧虑情绪,出现了激烈的意识争论。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创建的大学传授的是“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春秋》和《礼记》,此五经据认为代表了孔子的传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种种修正、新的注解和具有真正价值的“概述”。

儒教使之与政治局势相适应,并经受往了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压力而存在下去,把它重新塑造成为自13世纪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新儒教。新儒教不仅是对世界作出理性主义解释的一种尝试,而且是一种政治和社会伦理体系。直到1912年中国帝制时代结束,新儒教一直是中国哲学中不变的指南和正统学说。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并在13世纪占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的共同价值。
2019-05-0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认为使公民国家共同体经久长存,必须确立“美德”的统治,确保每个公民真正成为祖国的公民,永不堕落为祖国的敌人;专制王朝国家,人民缺乏爱国美德。所谓“美德”,是指每个人的个别意志与公共意志的协调,在“公共性”的要求下,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美德的核心和本质即为公民的爱国思想,这种爱国思想本质上体现为对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及法律的热爱。通过儿童时代开始的公民和爱国者教育,把自己和祖国视为一体,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热爱民主共和紧密联系起来。创立公民宗教,通过宗教的神圣性增进公民的爱国美德——神圣而崇高,使祖国成为公民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1900年,梁启超著《少年中国说》,指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1902年,梁启超撰《论公德》,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基本精神即“牺牲个人之私利,以保持团体之公益”。“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弱者,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为官者既然“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他就必须承担本身对于社会的义务,同时又要履行对于委托者的义务。号召进行“道德革命”,以爱群、爱国作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准则,努力建设自由、平等、独立、利群为主要价值内容的“新道德”,铸造“新民”,挽救危亡,振兴中华。

——摘编自史义银《浅论梁启超的道德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内容上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种观念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A.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
B.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
C.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
D.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
2018-12-11更新 | 289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一些风化史研究者惊呼“从风化的视角看,文艺复兴有诸多乱象,礼崩乐坏。”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B.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C.文艺复兴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文艺复兴的成果集中于政治方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这说明古希腊
A.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
B.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
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
D.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
2019-04-08更新 | 692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测试(十一)历史试题
9 . 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 “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是
A.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
B.地理大发现扩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C.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
D.达尔文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10 . “人是万物的灵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只是人民的办事员”都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均
A.明确反对欧洲的君主制度
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C.否定了天主教的宗教信仰
D.反映了理性至上的时代精神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