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欣赏材料中的三幅美术作品,试就不同时代不同人笔下《蒙娜丽莎》呈现不同的艺术形象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2018-10-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材料二3世纪危机导致罗马帝国晚期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由意大利半岛地区转移到了东地中海沿岸。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正是其直接影响产生的结果。……正是由于以君士坦丁大帝为代表的杰出皇帝的领导,迁都后的帝国摆脱了罗马帝国晚期许多腐朽的旧的传统,通过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在军事上帝国实力得到增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君士坦丁堡连续多个世纪成为古代世界商业的中心。……迁都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帝国的宗教和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实力强大、内容丰富的东正教文化圈。……西欧中古晚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更是在拜占庭文明直接影响下发生和进行。

(1)根据材料,简要概述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在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朱棣迁都北京与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影响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都城的选址的认识。

2018-01-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对中国风(Chinoiserie)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欧洲人如醉如痴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那时,中国的商品、书法、绘画争着买;凡尔赛宫的舞会上,国王身着中国丝绸出现在满朝文武面前;塞纳河边的戏园子里,男女老少聚精会神地观看中国皮影;国王的王后养金鱼,大臣的夫人乘轿子;阔人在私家花园的中国式亭子里闲聊,文人端着景德镇的茶碗品茶……”。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做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及莱布尼茨《中国近事》


材料二 法国的皮埃尔·索拉内特于1783年发表的《1774—1781年东印度和中国之行》说孔子思想也不过是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梦幻、格言警句和古老的童话与一点点哲理糅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某学者有如下论述:1789年以后中国的威望黯然失色,除去欧洲新的社会结构使中国思想在政治上变得无用这一事实之外,还找不到其他解释。其中之一是19世纪中国已不是18世纪的中国了……。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文明的巨大进展,它现在开始是在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上运动着。                                        

——摘编自《康乾盛世的历史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欧洲兴起“中国风”的原因并概括其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化,并谈谈你对此变化的认识。
4 . 启蒙运动致力于改善人类的现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论一种积极参与的政治》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摘编自【德】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三启蒙哲人对批判的推崇及其对形而上学的正当批判明显地表明,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这场造反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一方面反对把理性说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导的行动精神的论断。另一方面否定那种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而得到阐明的观点。主张批判至上,绝不意味着理性万能。这是一项要求有权质疑一切的政治主张,而不是要求宣称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驾驭。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针对“压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简要概述“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主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于人文主义主张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呈现的主要不同点,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认识。

2017-12-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在某些发展阶段又具有特定的相似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据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摘编自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在彼特拉克的《歌集》中,他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

——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出现的背景。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8 . 【加试题】思想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政府论》

材料二   最近十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孔子本身转移到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尤为学者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存有尖锐的矛盾,儒家思想的流毒依然存在,并以新样式出现。有的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尤其是其中的精华与现代化不仅不矛盾,而且对现代化起促进作用。

——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来自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些主张的历史影响。
(2)简要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认识。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9 . 意大利学者贝奈戴托·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tarch,约46~120年)写道卫城建设时说:“大厦巍然耸立,宏伟卓越,轮廓秀丽,无与伦比,因为匠师各尽其技,各逞其能,彼此竞赛,不甘落后。”

——摘自《百度百科雅典卫城》


材料二 “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这一石破天惊的推断。(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
埃及文化部2010年1月10日发表声明说,埃及考古队在开罗近郊的吉萨金字塔区发现金字塔建造工人的坟墓群,证明金字塔是由工人而不是由奴隶建造的。

——改编自刘燕敏《平和的心是金》等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修建卫城匠师“各尽其技,各逞其能,彼此竞赛,不甘落后”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克得出“金字塔的建造者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原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历史学家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认识。
2017-10-2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嘉兴一中、学军中学、杭州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