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2 道试题
1 . 著名学者威廉·福克斯给我们描绘了希腊宗教的独特性∶诸神和人们的尘世利益之间的密切关系给希腊的宗教打上了清楚的烙印,它使诸神下凡,具有人的模样和情欲,因此,崇拜者在需要的时候,只要伸出手去就能触摸到帮助他的神。这反映出古希腊宗教意识中
A.物质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B.缺乏自我意识精神
C.多神崇拜导致神的地位下降D.诸神人格化的倾向
2021-01-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慕华优策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B.都体现了理性精神
C.著作推动了思想解放D.形成主权在民思想
2021-01-0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3 . 14世纪时,彼特拉克指出:“人们忽视了他们本身具有的高贵的东西,而迷失在许多外部的事物里。”他要求人们“热爱尘世的生活”,因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起城市和社会”。彼特拉克的这些言论体现了
A.人性解放的时代呼声B.宗教改革的启蒙意义
C.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D.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格拉底在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遭到拒绝,苏格拉底说道∶"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强调个体的自我感受B.注重维护公民的权利
C.秉持理性至上的原则D.赞同雅典的法律判决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之内。 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则无从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下图历史事件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从上图所示序号中任选一个序号填写历史事件。依据图示事件提炼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所提炼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1-0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段考历史试题
6 . “如果我们将中世纪比作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么我们必须将这新的觉醒时代,这个从佛罗伦萨开始的时代,看成明亮而清澈的黎明。”“这新的觉醒时代”
A.吹响人文主义的号角B.摧毁罗马教廷的统治
C.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D.打破君主专制的束缚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等

材料二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说明“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1-01-0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学者陈乐民评价文艺复兴运动∶"从单纯的信仰压倒一切(一切就凭信仰,你不要问为什么,你信就是了),逐步地过渡到由人自己去认识世界。"这一评价是基于文艺复兴
A.反对信仰基督教B.肯定和解放人性
C.否定教会的权威D.否定神学世界观
9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是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新的观念”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究对象转向人类的内心世界,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德行可教",并主张"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这表明苏格拉底
A.倡导建立社会道德价值观B.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C.研究重点由人类转向哲学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