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和教士都重。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A.人们在教皇与《圣经》之间难以抉择
B.《圣经》的作用和地位是由教皇决定的
C.《圣经》是人们的最高权威和最高信仰
D.新教战胜了天主教并取得统治地位
2 . 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2021-01-22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基础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天主教反击新教的漫画作品。表现的是路德和加尔文在反对天主教会活动中相互扭打的情景,一脸仁慈的教皇则力图劝解双方。这则漫画主要反映出
A.教皇和宗教改革家之间的矛盾
B.不同国家的宗教改革之间的冲突
C.宗教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存在本质区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6世纪初,德意志有一句谚语说:“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下面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意志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的重视
C.德意志的畜牧业发达
D.德意志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
A.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痛斥资本主义社会是黑白颠倒的罪恶社会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D.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     
A.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B.有利于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
C.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D.有利于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
2022-12-13更新 | 321次组卷 | 22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练)
7 . 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将图1、图2所示两种建筑结构融合,并利用高大的鼓座,设计了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大圆顶,它是古罗马以来欧洲最大的圆顶。这一大圆顶

图1罗马万神殿圆顶

图2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骨架

A.体现了对神权统治的崇拜B.解释了文艺复兴建筑创新的路径
C.压制了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公民的诉求D.初步实现了教皇建造宏达建筑的愿望
8 . 读如图,据此推断1535—1558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对比图
A.教皇与大众矛盾迅速激化B.文艺复兴冲击了神权统治
C.自然科学弱化了宗教信仰D.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
9 . “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06更新 | 4091次组卷 | 25卷引用:专题0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0-04-22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