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2019-05-06更新 | 3015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性的复苏
B.理性的胜利
C.教权的退场
D.君权的消亡
2019-06-17更新 | 413次组卷 | 27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高二上册预习卷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复兴
3 .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2019-01-30更新 | 2605次组卷 | 78卷引用: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2019-01-30更新 | 1418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展现了男性美,英俊的面孔、有力的肌肉、比例恰当的身材,充分显示出男子气概。当教皇建议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时,米开朗琪罗直言不讳地答道:“陛下,请您照料人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人们的肉体吧!”米开朗琪罗的回答
A.抨击了天主教会
B.推动了宗教改革
C.树立了人的权威
D.体现了人文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苏格拉底曾说:“我的朋友们,当我的儿子长大时,如果他们关心财富或者其他东西超过了对道德的追求的话,请惩罚他们,就像我曾惩罚你们一样。”这表明他意在
A.强调重视家庭教育
B.反对人们拥有财富
C.极力维护公民权利
D.提倡人应具备美德
8 . 《世界小史》中记载了一些人的想法:人在根本上是平等的,还要受到平等对待;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理性生物的权利都不能、不允许被剥夺;每个人要听从理性和良心呼唤;应该让人有人的尊严。这些想法,最有可能出现在
A.智者运动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判断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倡导“美德即知识”的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论述:“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材料中“防止滥用权力”的原则是
A.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自由平等
D.分权与制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