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两幅图及相应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汉图》(宋刘松年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又名《猿猴献果图》,为《十六罗汉图》(现仅存三幅)之一。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实际上已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树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僧衣的用色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谐。

材料二   

西斯廷《圣母像》。16世纪,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的圣母像则是温柔的,慈爱的,美丽的。在拉斐尔的画中,耶稣在圣母的怀里,圣母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无论是孩子还是圣母都洋溢着幸福。年轻的圣母就像带着孩子的民间母亲,充满了母爱。美丽温柔的圣母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因为她怀抱的孩子将拯救世间,同时她的脸上也流露住一种不舍之情,因为她将把心爱的儿子奉献人间,拯救人类。它不仅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更歌颂了圣母的崇高行动。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罗汉图》与西斯廷《圣母像》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产生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幅图所刻画神像在内涵上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本因素,与中国比较这种内涵对欧洲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哥伦布之前的航海活动,大多为沿着大海沿岸的短途航行,哥伦布西航之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组成探险船队,去探知辽阔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A.欧洲人传统观念的改变
B.西欧人对外殖民的开展
C.欧洲与世界联系的加强
D.欧洲国家间的殖民争斗
3 . 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表可知当时
作者赋予恋人的角色
但丁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
彼特拉克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忍心的美人”、圣母
薄伽丘直接描写玛丽娅的外貌: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
A.文学日益远离教会
B.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
C.人文思想逐渐发展
D.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
2017-11-03更新 | 355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
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2017-05-15更新 | 662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德国纽伦堡市的慈善救济观念在16世纪发生了—些变化,比如认为:政府应该介入社会救济机构的管理,个人慈善捐助是人世间的善行,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等。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社会福利改革
B.宗教改革带来的世俗化影响
C.德意志的统一加强了政府职能
D.地理大发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卢梭认为:“地质变化把人们集中到一起,度过了原始公社的‘黄金时期’。铁和小麦的发展催生了私有制和国家,使人们陷入了阶级社会和可怕的战争状态。”他宣扬这些观点的宗旨是(       
A.论证地质变化是人类社会的决定因素
B.主张人类社会应当回到原始状态去
C.提倡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D.构建新型自由平等社会的人性依据
2015-12-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