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3 道试题
1 . 法国作家拉伯雷(1456—1553年)一部小说中,主人公“卡冈都亚”是能创造和支配自我命运的巨人,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具有冒险与创造精神。该作品反映了
A.神灵崇拜遭到抵制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的价值受到颂扬D.启蒙思想获得了普遍认同
2 . 14—17世纪,意大利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古希腊学者的下列观点中,能反映当时意大利的时代需求,引发先进知识分子产生共鸣的是
A.坏人因畏惧而服从,好人因爱而服从(亚里士多德)
B.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苏格拉底)
C.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D.数学支配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卢梭强调人民是政治活动的主体,人民必须直接行使主权,他反对分权学说和英国式的代议制,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据此可知,卢梭
A.设计了切实可行的社会制度B.主张实行直接民主政体
C.代表着法国下层民众的利益D.认为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希腊神话中,有的神个性张扬,有着强烈的冒险精神和征服欲,他们的私欲、嫉妒都与人类相似,为了得到权力,用尽心思、不择手段,哪怕是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这反映出古代希腊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神话影响逐渐削弱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素有人文思想传统
5 . “没有人比我再憎恶那些教土们的野心、贪婪和放纵生活的了。尽管如此,我在教皇的宫廷上的地位还是使我不能不为我自己的利益而希望他们是伟大的。”上述情绪最可能出自
A.教皇继承者B.人文主义者C.宗教改革家D.理性主义者
6 . 下列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代,都产生(或完善)了影响人类后世的重要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虽然诞生背景不同,但在学术研究上,他们所展现的逻辑性和前瞻性却又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一致”主要指的是
A.理性思考精神B.重视人类美德C.倡导学术自由D.否定君权神授
2020-12-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后认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主张和中国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有一致之处。如果小明的这一看法有其合理性,那么能够支撑其看法的主要论据是两种学说中都
A.主张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B.强调贵族的参政议政权力
C.主张及时施行“政教分离D.认可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
8 . 有学者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主要阐述了
A.共和政体彰显民主真谛B.启蒙思想的重要主张
C.自由需要以法治为前提D.代议制民主的合理性
9 . 16世纪的一句德国谚语说:“娶个妻子就是引魔鬼入身。”另外一句谚语说:“如果你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去娶个妻子。”在当时,罗马教会视妇女为原罪的化身,并对女性的灵魂得救不抱多大期望。这导致了当时西欧
A.实施着特别严苛的婚姻制度B.封建王权大力提倡独身主义
C.宗教改革大力宣扬男女平等D.婚介和房地产业均萎靡不振
2020-12-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马丁·路德提出:“上帝的道不是借什么行为所能领受、所能爱慕的,乃是单借着信”,“只有信仰基督的人,才会变成一个善良的人;因着他的信仰,然后才有善良的行为”。马丁·路德强调的是
A.因行称义B.心灵净化C.因信称义D.行为检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