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斯多亚学派认为:自然法就是把一切人联结为一个巨大的共同体的纽带。’一切人,不管奴隶也好,野蛮人也好,同样是神的儿子,互相都是兄弟。神赋予每个人以相同的理性,所以人彼此是平等的。这一主张
A.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B.促使代议制民主基本建立
C.是罗马公民法律形成的标志D.蕴含了人民主权论的精神
2020-08-3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
B.欧洲启蒙思想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18世纪中叶—1770年间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书籍出版情况(1000—2000册/版)。这表明法国
思想家作品名称及出版数量
伏尔泰《老实人》43版
《哲学通信》35版
卢梭《新爱洛依斯》70版
《卢梭全集》18版
狄德罗《百科全书》24000套

A.民众文化水平提高
B.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地位较高
C.图书出版事业发达
D.启蒙思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18-02-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通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A.古希腊哲学家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界的兴趣
B.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C.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研究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无益
D.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与自然界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重点是社会秩序
C.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D.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6 . “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场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希腊早期的学派都是把世界本原问题当作关注的焦点,那么普罗泰格拉则是古希腊第一个撇开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关注的哲学焦点是
A.人的本身
B.城邦民主
C.城邦政体
D.自然规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所表达的是
A.天赋人权思想
B.自由平等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人非工具思想
2016-11-27更新 | 223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B.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
C.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D.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2017-08-22更新 | 194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曾说:“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这反 映苏格拉底
A.强调个人利益至上并创立诡辩学派B.开始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界转移到社会D.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思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