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言,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通才”并不是唯有那个时代才有,但在当时能出现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被压制的人性解放B.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C.基督教神学被批判摒弃D.中世纪文化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分别具1535年和1558年茁国诺福古郡庄尻财产分布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宗教改革的推动D.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3 . 在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中心,人不过是神的附属;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借鉴了培根的知识分类方法,按人的心智能力来划分知识,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这一变化表明
A.人类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
C.人类的理性精神与中心地位得到彰显
D.人们已经摆脱了宗教禁欲的精神束缚
2022-02-17更新 | 609次组卷 | 15卷引用:【好题汇编】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高频选择题32题)(天津专用)
4 . 16世纪前后,欧洲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费替代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受到冲击和涤荡。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文艺复兴的发生B.民族国家的形成
C.启蒙运动的兴起D.民主制度的建立
5 . 下图是16世纪欧洲宗教思想中信徒与上帝关系的变化图。这一变化
A.缘于“因信称义”的提出B.反映了宗教仪式的繁化
C.推动了理性主义的传播D.体现了罗马教会的崩溃
6 .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是楔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但无论如何,它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A.教会的精神控制B.农奴制的日益盛行
C.庄园经济的繁盛D.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大多取自圣经中的人物或基督教的圣哲,十五世纪后,按民间喜好起名蔚然成风,如“戴安娜”、“朱莉亚”等,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人放弃基督教信仰B.人性觉醒冲击神权统治
C.宗教改革解放人们思想D.启蒙运动推动社会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