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 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把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显而易见,这种启示源出于孟德斯鸠的思想。“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从孟德斯鸠书中采取了政府分权的理论,其作品里更穿插着孟德斯鸠书中的句子。”

——摘编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2)结合所学,说明 1787 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的理论。

材料三   2018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结合所学列举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2 . 16世纪,东西方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代表,诞生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大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年)的戏到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代,因此该剧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现在《牡丹亭》的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许多人百看不厌,这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汤显祖正是通过一个女性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更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2005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为昆曲表演艺术开创了新纪元。

——根据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材料二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400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离世。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同龄人,但又处于两个“平行空间”,山迢水遥。彼此不闻。“交换名片”走在400年后。2016年,中英两国决定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举办了一场名为“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大型世界巡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

材料三   汤显祖的剧作都是在闲暇时光而作……而莎士比亚作为职业剧作家,主要是为了票房收入,为了生存,有时甚至草草写出……汤显祖的剧作家的身份实际上是被后人确立的,因为直到清代汤显祖仍被称作是“填词大家”,并不认可他是剧作家……由此看来无论是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生平履历还是从他们一生所致力的主要事情来看,他们二人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以类比的交集,除了表面的二人同一年去世和汤显祖也和莎士比亚一样写过剧作。

——摘编自邹元江《为什么汤显祖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万历年间昆曲发展的主要表现。简析《牡丹亭》在现代让年轻人百看不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莎士比亚的代表性戏剧作品一部。简述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贡献。
(3)有人把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请选择一种观点,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事实上,无论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前或之后,政府没收教会财产都没有使它与罗马天主教的关系破裂。……看来经济条件所起的决定作用比宗教信念和政治形势的作用要小。加尔文教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诸如苏格兰、波兰和匈牙利等农业国也同样赢得了信徒。路德教在经济停滞的北德意志要比在经济繁荣的南德意志发展得更为顺利。而在法国,当许多封建领主和农民皈依新教时,巴黎和许多其他城市仍坚定地信仰天主教。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
材料二
在保留他们称之为圣餐或最后的晚餐的天主教弥撒仪式方面,路德和加尔文都反对圣餐变体论,但路德坚持认为上帝不管怎样确实呈现在礼拜仪式适用的面包和酒上,加尔文及其信徒则更趋向于将之看作是一种虔诚行动,具有象征性或纪念性的特点。
两人都大量吸收了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从神的赏罚观点看来,人依靠自己的行动永远不能解救,人具有的感化只能来自上帝的自由行动。加尔文是一个严厉的人性批评家,他觉得获得感化的人相对来说寥寥无几。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是虔诚的信徒,是一小部分不靠自己的功德而早就被选定会得到拯救的人。
加尔文教徒不承认教会从属于国家,不承认任何政府有权制定有关宗教的法律。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
材料三
欧洲的上层阶级有一种共同的、国际性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主体是法国文化。但是,英国也颇为重要。一直以来,人们多少认为英国属于欧洲的边陲地区,现在英国向中心靠拢了。可以说,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为欧洲“发现”了英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推动宗教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马丁·路德新教和加尔文教的主张有哪些异同?
(3)结合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法国文化成为欧洲文化的主体主要得益于哪一重大事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发现”了英国哪些先进的文化?
(4)根据所学知识,14~18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反封建的内涵经历了怎样的演进?
2016-11-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