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1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革命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意识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成长,其历程包括近代早期的四场运动和变革:文艺复兴肯定了人的价值以及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宗教改革建立了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在科学革命中,人的理性探索出认识自然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新的思维传统和科学精神由此形成;启蒙运动则激发了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四场运动并非环环紧扣,其精神实质却相通相融,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回答
A.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最早兴起的国家及其精神内核。
B.分别指出出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开始兴起的标志。
C.指出这四场运动兴起的共同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你完善以下知识结构图,将结构图中①②③的内容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并对资本主义制度作简要评价。
2022-04-20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并经历史不断的沉淀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凡事让我(具体的我)满意的,就是正确的;由于每个人具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善。事实上并非如此,必定存在着判断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原则,这个标准或原则也即是善。那么,善到底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最高的“善”,他所谓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来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中心观点就包含在“知识即美德”这一公式之中。

——摘自张利涛《苏格拉底与优素甫“知识即美德”思想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结合所学,概括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背景。

材料二  英国宗教改革是一场激进的神学教义革命,在中世纪天主教一统天下到近代早期天主教与新教并存的文化转型中,有关信仰矛盾的不断激化挑战了君主统治的权威,因此宗教信仰并存问题成为亨利八世之后的英国君主重点调和的对象。英国内战、“光荣革命”无不体现着信仰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时期,信仰自由依靠政教分离得以实现,真正促成了公民时代的到来,政教分离因而被称为近代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则。

——摘编自刘城《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涉及法国、德国和英国,虽然各国所受的影响不同,但以异端的孔子学说作为他们反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他在创建新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惊奇地发现了中国这个实例,并将它作为锐利的式器投向旧制度和旧势力。他在研究中国文化时发现了与基督教迥然不同的新文化,不说“灵魂不灭”,也不说“来世生活”,只谈道德。在伏尔泰看来这种哲学可以算是最符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了。

——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的认识。
2021-12-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善男信女不止一次地组织宗教游行或其他活动,度诚地祈求天主,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总之,那年刚一交春,瘟疫严重的后果可怕而奇特地开始显露出来。…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他们说到做到,尽力付诸实现,日以继夜地从一家酒店转到另一家,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我们的城市陷入如此深重的苦难和困扰,以至令人敬畏的法律和天条的权威开始土崩瓦解。

——《十日谈》

材料二 1630年代,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移民和契约佣工,总人口大约6000人,其中2000人是契约佣工,200人是非洲奴隶。但到了1650年代,奴隶人口就超过了欧洲人(包括自由人和契约佣工),1680年一一这时甘点已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一一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

——【美】丽莎A.琳赛《海上因徒:奴隶贸易四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日谈》的作者及该作品反映的思想核心。如何认识该作品的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17世纪30-80年代,巴巴多斯的主要经济作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1-12-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确实在思想界带来了一次大解放。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精神力量和世界观,导致近代欧洲社会变革和科学革命。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积极倡导俗权、君权、主权的价值观,从观念上整合了基督教及神圣罗马帝国所谓统一下的旧欧洲的行为主体,加深了人们对主权国家本质的认识,促进了主权国家的形成和完善。

——摘编自刘健材《浅论文艺复兴的历史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哲学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并使启蒙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在宣传和教育上,他们不仅完成了许多专门的学术性、理论性著作,出版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而且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大量出版发行通俗易懂的文章和小册子,并且多方面利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接近大众的文艺形式,力求让更多的群众受到教育。

——摘编自谢雁《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活动。
2022-02-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城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树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权。

———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求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的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

——摘自《李大钊全集》第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时期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2022-03-0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1517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因信称义”。在马丁·路德看来,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他进一步指出,既然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能自主地阅读和理解《圣经》,那么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沟通的中介。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根据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及相关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2022-01-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以“唯信得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人均可阅读、思考、理解与解释《圣经》。路德还主张依靠德国的皇帝、诸侯贵族,使用暴力将罗马教廷的政治、经济势力拒于国土之外,以实现君权独立、司法独立、教会独立……在农民战争失败后,路德全力投入《圣经》的译注工作,以及制定路德宗的教规与信条,使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控制,确立了新教信仰,第一个成功地建立了改革派教会。

——摘编自于可《关于马丁·路德坪价的几个问题纪念马丁·路德诞生五百周年》

材料二   1555年帝国议会通过《奥格斯堡和约》,宣布“教随国定”。“教随国定”就是邦君决定本邦宗教。这项决议……意味着德意志邦君的、传统的割据权利凭借宗教得到巩固而加强。……16世纪明显加速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促成国际公法的国家主权。……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人类并拯救人类,人类要信靠耶稣基督。信靠耶稣基督,有许多表现,其中“殉道”是比较突出的行为。大致从马丁·路德开始,基督徒中有人为救赎而投身天职。因为投身天职“必然同时产生勤奋与节俭,而这两者只能产生财富”,所以这又是能够带来财富的自我牺牲,是金色殉道。16世纪那个欧洲经济跨洲发展的发轫时期,“金色殉道”为信仰基督的经济人提供了价值理性或伦理上的责任观念,使经济扩张获得了正义性和驱动力。……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言行直接涉及的都是基督宗教内部的事情,是教义归正,也是教会改制。……这些实践理念没有在德国止步,没有限于欧洲一隅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布的背后因素:“自由精神。”正是“自由精神”促使人类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结,因而使路德改革在精神的层面上获得全球史意义。

——刘新利《路德宗教改革的全球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全球性意义。
2021-10-19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地球上的物体(属于所谓“世俗”的)运动规律和天体(属于神圣的“天堂”的)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中。这是物理科学的,也可以说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

——陈云奎《科学技术史纲》

材料二   此时,牛顿理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科学领域,人们开始认为,理性分析应用于人类行为和制度应当同样有效,因此,希望能够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法则。启蒙思想家已摆脱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崇古思维,他们大多相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性思考,将会开创一个不断进步的全新时代。“进步”成为哲学家们的一种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的思想就这样颠覆了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基督教价值观,而用一套以理性构建而非上帝启示的世俗价值观取而代之。

——朱邦造《欧洲文明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统一理论”的名称及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简析“统一理论”提出的科学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启蒙思想家的思维特征。结合所学,从人文精神发展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十七世纪中后期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传自由之风、播理性之光、颂个体之高、求应然之真,通过广泛的传播和学习,在欧洲乃至世界发起了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资产阶级在完成自身原始积累的同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理念,把这些价值诉求逐渐外化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中的地位》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的主要依据,并指出其“更加深刻”的根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