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东西方社会都不断思考“人与社会”。

材料一:“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019-08-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2 . 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过数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萌芽、复兴、成熟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4世纪时,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试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了怎样显著的发展?
2019-08-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