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格拉
材料二   诗人但丁(1265-1321)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而落在个人身上。”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材料三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条规,不在于本人善行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售大减。     
——《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1)材料一是哪个学派的主张?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他们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与材料一同时期的中国思想界的状况如何?
(3)材料二、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主张?
(4)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实质是什么?二者之间关系如何?
(5)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015-12-1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普宁一中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任何人想要从几乎已经成为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状态中自己走出来,就很困难了。他不仅已经喜欢这种不成熟,而且暂时真的不能运用他自己的理想。规则和公式,这些对其天赋进行合理的机械工具,就是一种持久不变的不成熟的脚镣。无论是谁抛开这些脚镣。他也不过就是在最狭小的沟渠上做了一次不确定的跳跃,因为他不习惯于这种自由的运动。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二启蒙使人认识到:没有公民法律,人就没办法保障其生活,也没有办法享受其生活。如果还没有引入社会契约以及随着而引入的君臣关系,那么人就不会拥有这一切。如果对自由的限制必需来自每一个理性的规则,因此也来自国家的法律,那么那些限制必然也为公共福利和个人福利所求,这样,每一个理性的人必须愿意忍受那些限制。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只要人们认为他们的政府的安排是不公正的或不适当的,他们就不得安宁,直到他们给予一个新的形态。有人责备作家们引起革命,不过,这个责备是可敬的。当然,我们不希望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没有责任感或没有良知,不希望他们歪曲真理,胆怯的和卑贱的为真理服务。每个这样的抵御都是对理性的凌辱,都是对人类的蔑视。

——伏尔泰《哲学通信》

(1)材料一说明启蒙运动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哪些主张?

(3)材料三反映了启蒙运动中的作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英国政治与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伦理学代表作《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原本旨在增进个人的权利,然而这个目的却流产了,导致这个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乃是法国大革命所创造的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所有的权力最终已被置于人民之手,故一切用来制止滥用这种权力的保障措施,也就变得不再必要了。”
在法国文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贡斯当看来,这种不受任何限制的人民权力的信念源自被法国革命者奉为至圣先贤的浪漫派作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贡斯当认为,标榜纯真自由的卢梭政治学说“是对所有类型的专制政治最可怕的支持”,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为多种类型的暴政提供了致命的借口”。
—— 摘自《革命的反思——贡斯当论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的目的最终“流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雅各宾派专政为例,论证卢梭学说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 . 对人自身的关注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东西方文化传统都充满人文关怀。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东西方在人文主义发展中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东方侧重人的社会性,西方则更重视人的个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反对以俑殉葬,因为俑像人形,他愤愤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的马棚失火,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这些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儒家思想中体现材料一观点的内容。
材料二:儒学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行为准则。圣人教导我们“成仁”“成圣”,但没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佛家就告诉你为什么要“修行”“成佛”,因为这世界太苦了,谁也不能摆脱生老病死;道家也告诉你为什么要“得道”“成仙”,因为“道”是万物本源。所以,魏晋以后儒家与“佛”“道”一对阵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了……于是宋代儒家学者就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并提出来“存天理、灭人欲”……教材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评价更多的是否定,但它太适用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了。
——袁腾飞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学家是如何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的?你认为袁腾飞老师说“存天理、灭人欲”太适用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了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3)依据材料三,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材料四 :16—17世纪的中国,虽然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但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早已经吹响了“解放人自身”的号角……但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7—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4)依据材料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的原因。
2015-07-29更新 | 4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下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做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骑马的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摘自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出,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们有权推翻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启蒙思想家们说的“漫长的黑色”指封建制度,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理性的阳光”中的“理性”?
(2)材料二中伏尔泰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政治理论有何影响?
(4)归纳材料四卢梭中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6 . 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 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指的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4)为了让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在中国实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
2014-06-18更新 | 10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广东湛江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段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两点), 并分析“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主要成就。分析地中海文明不同于东方文明的根源。
(3)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李贽的思想与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理解。
2013-12-31更新 | 8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美德”,即知德合一;善是人内在灵魂。
——苏格拉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平衡,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意义?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4)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但产生的影响却相去甚远,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9 . 中西思想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古代,中西思想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到了近代,主要是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的过程。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古代中西典型代表的大思想家,请分别指出他们各自有什么核心思想?
(2).14世纪以来,欧洲出现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从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分别涌现了哪些重要政治派别,其主要主张分别是什么?
2013-03-29更新 | 9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来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图注:

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高高翘起。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因为您是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
(1)材料一所体现出的思想及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指什么?
(3)材料三所体现出的思想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