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材料三:《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幅画所描述的景象有何共同之处?产生这种社会氛围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两部戏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
(3)根据材料二、三,两部戏剧中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
2020-12-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调研监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启蒙思想家们为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而设计的三种主要方案?
2020-1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3 . 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转向,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4 .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在悼念公元前431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说:“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材料三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柏拉图认为“极端的自由结果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他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暗的中世纪在15世纪中叶戛然而止,而中世纪与近代最大的分别就在于科学地位的变更。中世纪后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重新恢复活カ,随着战争与商业贸易的兴起,欧洲民众开始打破桎梏,商品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手工业工场的兴起,而手工业的兴盛也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对于市场的需求也促使欧洲的新贵开始了海外扩张的“新航路”运动,更重要的是,商品经济打破了原来地主对财富的垄断,新的资产阶级新贵开始登上历史台。他们是新技术、新科技的最主要推动者,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

——摘编自毛克盾《中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比研究》

材料二1960年代开始,西方科学书在中国大量翻译出。广学会,京师同文馆是当时重要的出版机枃,广学会例重家教、经学,京师同丈馆多重外文、历史,但都块乏价值较高的科学译著,教士约輪、傅兰也是料传输者,由于语言差异及目的不同,国而准确性与严谨性不足,影响有限,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中,容宏、詹天佑等留学生群体异常重视西方学技术的引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系统与全面。此外,社会各界创办的各村新式书院,并在书院中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展示大量科技书籍和仅器。社会中各团体、协会,各种科学杂志都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引进。

——摘编自毛克盾《中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比研究》

材料三 不管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还是新文化运动,政治理论无不深深打下了近代科学的烙印。在西方器物的刺激下,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首开风气,科举制度逊渐被打破。造就专业新型人才成为社会需要,创办新型教有机构成为历史必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引进,报刊杂志广泛发行,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在西方科技的引进与传播中,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新的知识分子群体。社会阶层不再像传统士、农、工、商那样一目了然。学习西方技术迳渐从被动变为主劬,从自发变为自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最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

——摘编自王、周有平《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与中国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推动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西方科技传入中国的背景与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西方科技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020-12-22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在继承尚周“明德镇罚”思想以及春秋德治思想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为政以德。在孔子的德治模式中,为政者作为德治的主体,其政治修养在国家政治系统中占有绝对重要作用。孟子遵循孔子的思想,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他没有完全否认法治的作用,只是强调德治才是治本之举。正因如此,儒家主张教而后刑,强调对臣民道德教化的作用,视“明德慎罚”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历代儒家的德治思想,都把统治者的道德自觉和修身作为实行仁政德治的前提,利用统治权威将道德伦理入法实行儒家伦理法治化。

——摘编自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苏格拉底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柏拉图认为,为了要达到善,必须有知识。只有掌握了智的人才能够有智慧的治理好国家。法律的目的在于追寻美德,培育有德性的公民。亚里士多德为了达到政治的至善,非常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一个城邦治理应该以公正的法律为准绳。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必需的和有用的知识,还要着眼于培养公民的美德。公民能否实际地成为守法的公民,主要是看公民是否县有相应的美德。道德之治成为国家治理的目的和理想,而法治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和理想的必要手段。

——摘编自陈立滢《中西古代德治思想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西古代德治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中西古代德治思想的异同。
7 . 思想启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也已经够长了。”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发展的视角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作用方面的相似之处。
2020-12-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020-1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驱使人文主义者讥讽教士丑行的是人性的要求,而驱使宗教改革家们揭示教会的腐败堕落的却是神性的要求。人文主义者要伸张感性的权利,宗教改革家则要重建信仰的权威。在宗教氛围浓厚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扬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们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的教诲,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扬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

——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18世纪随着以牛顿思想为代表的近代主流科学文化的植入,法国思想文化传统才会发生彻底变革。牛顿理论不仅用科学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家重建信仰的权威的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18世纪法国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文主义发展在社会政治领域表现出哪些理论成果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经典建筑简介

建筑名称及图片建造时间建筑风格及特点

[德国]科隆大教堂
1248年始建哥特式建筑(流行于12-16世纪的欧洲)。
科隆大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最高处约157米。教堂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直向苍穹,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情感,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

[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
1552年建成文艺复兴式建筑(流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
维琴察圆厅别墅四面均用同样的大台阶通向户外,门廊装饰罗马式廊柱。建筑简洁大方,各部分比例均称,构图严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纯洁、端庄和高贵的美感,也有诗情画意。

[意大利]圣卡罗教堂
1641年建成巴洛克式建筑(流行于17-18世纪的欧洲)。
圣卡罗教堂是位于罗马的天主教堂,建筑立面的平面轮廓为波浪形,中间隆起,基本构成方式是将文艺复兴风格的古典柱式曲线化,同时添加一些经过变形的建筑元素,例如变形的窗、壁龛和椭圆形的圆盘等。教堂内部结构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装饰主要以大理石和金箔为主,显示出天主教会的财富与权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17世纪欧洲建筑流行风格的演变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思想原因。
2020-12-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