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材料三 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处世哲学,至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儒家历来注重诚信,认为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利益追求最大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发生变化,一些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断滋生,诚信缺失成为不可忽视的负面道德现象。

——王艳波《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诚信思想对当代社会建设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3)分析清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发展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3 . 教皇的使者记载:“整个德国都处于动乱之中。十分之九的人在欢呼‘路德’,而其他十分之一的人,虽然对路德并不在乎,但至少也在喊‘打倒罗马教廷’。”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  )
A.宗教改革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B.宗教改革废除了教皇和教廷
C.世俗政权战胜了宗教神权D.宗教改革阻碍了德国社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格拉底一生几乎没有撰写任何文字或著作,即使是写了也没有流传下来,后世对他的了解绝大部分来源于阿里斯托芬.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但是在他们三人的作品中,对苏格拉底形象的描述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这表明
A.作品中间会掺杂作者的主观思想B.只有苏格拉底撰写的文字才可信
C.苏格拉底的真实形象已不可还原D.作者完全凭想象来塑造苏格拉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记载,伯里克利时代的普罗泰戈拉已怀疑神“存在还是不存在”,普罗狄科更认为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按照发明种植、住房和各种技艺的实用需要创造了诸神的观念。这(   
A.带有绝对化的发展倾向
B.有利于人文精神的滥觞
C.肯定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D.旨在论证“认识你自己”
6 . 罗马帝国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原则与下列哪个人物的主张比较吻合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梭伦
2019-01-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记载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民众是国家的根基,在治理国家中必须敬民、重民、爱民、修善德行,敬重民众的力量……明、清之际是天崩地解的时代,黄宗羲把“君为主,天下为客”颠倒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他还说:“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欧洲启蒙思想关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人权的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些权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变化及其在近代新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黄宗羲和欧洲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不同思想观念形成的社会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美国赖尔和威尔逊编撰的《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告别宗教教条、迷信和专制主义,转向凭借理性和经验来探讨社会组织……某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由此推断,和上述主张一致的思想家是
A.霍布斯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达尔文

9 . 人文主义思想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二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等

材料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与中国早期儒者在关于“人”的认识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