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2023-04-23更新 | 200次组卷 | 39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备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我国许多地区也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农业经营体系。这反映了现代农业(     
A.着力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C.使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D.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左图是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蕴含着羽化升天的意思;右图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飞天”形象。隋唐时披着佛教飞天的大巾、穿上长裙的无羽而飞的“飞天”普遍存在。这说明(     
A.宗教与宫廷画结合催生地域特色文化B.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
C.浪漫主义风格始终是古代艺术的主流D.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艺术创新
2023-03-17更新 | 145次组卷 | 31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2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这一切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     
A.受益于医学知识普及和发展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D.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2023-03-16更新 | 212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九章算术·均输》第25题:“今有程耕,一人一日发七亩,一人一日耕三亩……今令一人一日自发耕耰种之,问治田几何?”《九章算术·商功》载:“今有穿地积一万尺。问为坚、壤各几何?”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A.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B.重视理论的推导证明
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D.与商业活动密切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唐朝时期的地理学著作在地区沿革方面的叙述相对较少,存在资料残缺、混乱的现象,且“多失于不载书传出处”,而唐诗中保留了大量的唐代历史地名,涉及民族、山川、城邑、关隘等地理名称,使得不少长期众说纷纭的唐代地名问题迎刃而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诗是研究唐史的一手史料B.唐诗全面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
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D.文学诗歌在历史考证中必不可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齐民要术•序》中有“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的话,但在全书中却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多样经营、市场售卖的相关内容。这说明该书作者(     
A.主张兼顾经济效益B.忽视粮食作物种植
C.重视生产技术优化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2023-01-14更新 | 4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预测卷(河北专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