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1 . 下图为《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彩画漆屏风》。司马金龙是北逃的东晋皇族,并娶鲜卑公主为妻。下列描述符合该图主题的是(     
A.“大一统”政治的不断强化B.“双向互动”胡汉文化的互鉴
C.“衣冠南渡”民族融合加强D.“艺术繁荣”古代绘画的顶峰
2023-11-05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九章算术·均输》第25题:“今有程耕,一人一日发七亩,一人一日耕三亩……今令一人一日自发耕耰种之,问治田几何?”《九章算术·商功》载:“今有穿地积一万尺。问为坚、壤各几何?”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A.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B.重视理论的推导证明
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D.与商业活动密切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唐朝时期的地理学著作在地区沿革方面的叙述相对较少,存在资料残缺、混乱的现象,且“多失于不载书传出处”,而唐诗中保留了大量的唐代历史地名,涉及民族、山川、城邑、关隘等地理名称,使得不少长期众说纷纭的唐代地名问题迎刃而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诗是研究唐史的一手史料B.唐诗全面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
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D.文学诗歌在历史考证中必不可少
4 . 观天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在天文观测的过程中,注意到季节的规律性变化。古巴比伦人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60天,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及秋分。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共12个月,每月30天。为了使太阳运行和尼罗河泛滥吻合,他们在第12月月末加上5天。在古印度,一年曾被划分成雨季、冬季、夏季,共12个月。中国商代的历法已经有平闰年之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古希腊人对古埃及的历法进行修正,在每4年后加上一天,从而产生了儒略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历史上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天气变化的过程并尝试预测天气。上古时期,人们用占卜预测气象,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气预报”。后来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人们反复总结形成了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气象常识,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1856年,法国政府建立起气象观测网,并将观测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绘制天气图,率先开始了天气预报业务。1950年代末,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显著提升。1973年,在英国成立了由30余个国家支持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它以.提供10天准确的全球中期天气预报和6个月的季节预报而闻名世界。

——摘编自夏洪星《漫谈天气预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天文观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类气象预测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所示内容最能说明宋代(     

内容

利润

南宋时刻王禹偁《小畜集》308册,定价5贯省该书共432页,印刷成本共1396文足,利润是2454文足
象山县学刻林钺《汉隽》2册,定价600文足该书共162页,成本共260文足,利润是340文足
A.私学教育超越官学B.印刷技术的发展
C.民间刻书规模庞大D.书籍生产规范化
6 . 秦朝全面废除使用典型的青铜器文字大篆,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以小篆作为官方文字,但在实际操作上,则大量使用简化的、书写更为便利和效率的隶书作为标准的公文文字。这反映出(     
A.汉字演变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秦统一后施行文化专制政策
C.官吏是文字改革的主导力量D.小篆以山东六国文字为基础
2023-01-1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学者对南宋山水画风评说道:“院画就像禅画的训导,有戒律而无个性。在沉思内省时,强调细节,使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的地方,而周围的世界都消失在雾色和寂静之中。”学者的评说反映了,南宋时期(     
A.佛教渐趋本土化B.绘画深受理学影响
C.文人画强调意境D.商品经济达到高峰
8 . 殷商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体系;西周春秋时期,伴随冬小麦在北方的广泛种植,打破了以往春种、秋收的农事时间节律,古籍中也多见“春秋冬夏”的四时排序,“四时”观念逐渐萌生。据此可知(     
A.铁犁牛耕推动了社会变革B.先秦四时观念具有神学色彩
C.古代历法服务于农业生产D.农业成为商周时期主导产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胡适以8世纪中期为界把唐诗划为两段,前一段包括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后一段则是成人时期。前一段的文学是歌舞升平的文学,内容是浪漫的,意境是做作的;后一段的文学是呼号愁苦的文学,是痛定思痛的文学,内容是写实的,意境是真实的。对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政策利于诗歌繁荣B.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D.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2023-01-04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陕西省韩城市新城区宋墓壁画中的杂剧表演场面。由此判断当时(     
A.戏曲艺术已经完全成熟B.戏曲主要取材于宫廷生活
C.戏曲深受社会各界欢迎D.戏曲出现明确的角色分工
2023-01-0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