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教育是立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与此同时,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2-07-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学习了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后,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资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中国古今诗词”的一些资料。

望天门山雨霖铃(节选)

唐·李白宋·柳永天门中断楚江开,多情自古伤离别,碧水东流至此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岸青山相对出,今宵酒醒何处?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

材料三   近期播放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使同学们产生了共鸣。第三组同学搜集到“1949年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写出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请为本次探究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3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在60年的岁月、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在短短60年里,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材料二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与党的十六大、十九大决议


(1)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时间”由“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得“举世瞩目”甚至“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条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注意的问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明清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全部教育差不多为科举所垄新。

——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中世纪时英国的教育深深烙上宗教的印记,天主教会控制着几乎一切有组织的教育。16世纪人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从而得救,教育日益走向民众。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近代教育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国家复兴教育的举措。

材料四   2009年欧盟教育委员会的《教育与培训2020》战略报告提出:教育对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12年,英国发布了《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报告,确保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大学教育。同时,发达国家各级教育机构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

——摘编自徐辉《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趋向及启示》


(4)根据材料四,谈谈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他还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王能宪《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材料二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姚文元的文章,对吴晗的批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2月21日,毛泽东同陈伯达等谈话时却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缺点是没击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这样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材料三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洋务运动的大讨论。论证分为甲、乙两方。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积极和消极、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把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列,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三大进步运动”。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潮下,这次新的论争,乙方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

——摘编自《看历史》(2010年11月刊)

(1)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

(3)材料三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双百”方针?

16-17高二下·江苏·期中

6 . 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四:这次全国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与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占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摘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主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教育理念及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指出材料四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

2017-08-06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二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