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61年和1962年,中央先后批转了西北地区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的报告,在民族教育经费上继续给予照顾,加大对民族边疆地区教师的支持力度,招生优惠政策进一步具体化。这些举措(     
A.为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B.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加快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D.使各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一致
2023-01-13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国杂交水稻陆续在2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到2011年为止已有200万公顷以上,杂交稻种子每年总需求量在2.5万吨以上,市场总规模达6亿元左右,材料主要反映了(     
A.杂交水稻在全球得到了推广种植B.科技创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C.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D.杂交水稻极大提高粮食产量
3 .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等9个单位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简单易行的广播体操。在当时,广播体操的推行掀起了体育锻炼的热潮,学校、工厂、街道等到处回响着广播体操的旋律,随处可见群众做广播体操的身影。这一现象(     
A.说明新中国教育理念发生改变B.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C.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D.培养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用人才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4 . 在医学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基于图片分析的检验结果分析,从而实现辅助诊断,且在部分诊断领域可达到90%以上;在智能金融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制理财方案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反映出(       
A.科学技术综合运用水平提高B.科技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生活变化D.人工智能提升人类智力水平
2022-05-26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以下一些改革措施: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推行工人和农民的业余补习教育;所有设施都向工农劳动人民开放;改革旧学制,颁布新学制,实行普及儿童初等教育;推行全国规模的识字教育,逐步扫除文盲。这些改革措施旨在
A.缩小区域间教育水平差距B.实现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
C.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发展面向工农大众的教育
2022-05-24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6 . 1956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在半年内首先改善3000余名学术地位较高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医疗条件;清华大学规定教授、副教授凭“优待通行证”可在就医、就餐、消费时享受优先待遇。以上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B.促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C.激发知识分子的建设热情D.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
2022-05-13更新 | 27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1950年,我从山西农村来到上海,进入一个公私合营的小厂当工人,以忘我的劳动精神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中,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在1954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那一年,由于我读过小学,有一定文化基础,经过严格选拔考试,我进入了上海市工农速成学校。进入“速成中学”的学生年龄偏大,学习基础较差,需要加倍努力克服许多困难才能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我一直默默坚持着,常常在教室学习到很晚。1958年,从“速成中学”毕业时,我作为优秀毕业生经组织推荐直接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班主任找我谈话说,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都有意录取你,这些院校对学习成绩、政治条件等方面要求都很高。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大学。

——摘编自解义荣《难忘“上海工农速成中学”》

材料二     将工农出身的干部、优秀产业工人、劳动模范培养成工农知识分子,是党和国家人才计划的重要方针政策、时代的必然产物。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受到了工农阶层的热烈响应,一批渴望知识的工农学员在这里学习文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学员们拼命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夜以继日地补充知识。工农速成中学改变了这些工农学员的人生轨迹,“农民的儿子上大学”成为了可能;一些没有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学生,在工作中也感受到了知识的作用。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既是一项文化政策,从本质上更是一项政治政策的落实。从1951年到1955年这5年中培养了数万名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走进大学的工农学员,也完成了工农知识分子的蜕变,增加了高等院校的工农成份。

——摘编自龚晓蕾《建国初期工农知识分子的塑造与形成》


(1)据材料概括“工农速成中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创办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
2022-05-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2022·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被统一分配到怀化安江农校任教。从1960年7月开始至今,已研究杂交水稻60年。当时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直接原因是
A.国家出现严重经济困难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展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22-05-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关于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

时间发展概况
19508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一年级设中国古代史,初二年级设中国近代史,初三年级设外国历史;高一设中国古代史,高二设中国近代史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高三设外国历史。其内容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重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
19537
教育部在颁布的《中学教学计划》中规定:初一开世界古代史,初二开世界古代史及中国古代史,初三开中国近代史;高一开世界近代史,高二开苏联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高三开中国近现代史。教节均为每周3学时。
20世纪60年代初历史课程改称“社会发展简史”课程,不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只讲中国现代史,不重史实,只讲理论。1963年,教育部调整教学计划,对历史课程进行大幅度的压缩,规定:初一不开历史课,初二开中国古代史,初三开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高一、高二不开历史课;高三开世界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决定在初中增开世界史课程,将中国史课程减少一个学期,规定: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初二开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初三不开历史课;高一开世界史,高二、高三不开历史课。

——摘编自王双怀、方骏《20世纪中国的中学历史教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谈谈你对“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87年《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认真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要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小型多样和经常性的体育比赛,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积极提倡徒步远足和旅行,更多地接触社会和大自然。”这说明当时体育教学
A.贯彻科教兴国战降B.注重发展竞技体育
C.关注学生身心健康D.完善学科课程体系
2022-04-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