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2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仅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这说明新中国
A.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B.文化工作报酬优渥
C.淡化科学领域意识形态D.建设人才资源充足
2020-09-06更新 | 1224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2019-01-30更新 | 1778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在学术讨论时,发言者不论资历、学识、年龄和辈分,一律平等,始终注重心态平静、以理服人。这次会议(     
A.促成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有利于中国哲学持续发展
C.彰显了理性研究学术的精神D.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发展教育。西周时期就有“学在官府”之说,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垫、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款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均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美国大力支持私立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公办教育。1852年,美国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南北战争前,27个州中已有25个州设立了州立大学。南北战争后,各州普遍开办了公立中学。中高等教育中普遍去掉了神学内容,而增设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从1870年至1890年美国普及教育经费增加了120%以上。1862年,奕䜣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此后洋务派还创办了天津电报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与此同时,中国留学教育也得到发展。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120名学生赴美留学。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国家还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摘编自王绘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美教育政策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政策。
5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完成了《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基本科研任务,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电子计算机等重大成果。上述成就的取得(     
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主要依靠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支持
C.与“科教兴国"战略相辅相成D.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
2023-02-12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B.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D.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2022-01-09更新 | 295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1年9月,教育部设立“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三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系统教授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经典著作。1952年11月5日,教育部颁布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为公共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22-05-31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建了相应的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这体现了
A.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优势B.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C.中国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D.农业发展模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
9 . 1955年初,党中央做出研制原子弹的重大决策。此后10多年间,党领导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以及广大科技人员、解放军战士、工人和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和探索工作,最终研发成功了“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发的成功
A.推动国家开启了振兴科技的历程B.得益于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0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领域发展情况统计曲线图,曲线图所反映的主题应是
A.建交国家数量B.科技成果数量C.高校在校人数D.全国粮食产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