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196812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摘编自人民网《1968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并分析时人嘲笑孔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教育方面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2020-11-2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统计年份学段及规模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
1949年34万所2400万5219所127万205所11.7万
2001年49.13万所1.25亿10.09万所9115.31万1911所1175.05万


(1)根据材料,概括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
2020-02-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明清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全部教育差不多为科举所垄新。

——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中世纪时英国的教育深深烙上宗教的印记,天主教会控制着几乎一切有组织的教育。16世纪人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从而得救,教育日益走向民众。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近代教育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国家复兴教育的举措。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朝中后期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成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巨匠,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材料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摘编自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科技强国》的讲话


(1)相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位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与国家强盛关系的认识。
2019-01-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四川省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的重大举措。

材料三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四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向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了第一批52名中青年学者留学生。他们是从当年14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欣喜万分,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

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系别姓名派往学校所学专业回国时间
化工系曹小平伯克利加州大学理论固体物理1981.4.11
无线电系彭吉虎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波导光学1981.1.3
工程物理系张育曼伯克利加州大学反应堆物理计算1981.10.19
工程物理系赵南明伯克利加州大学生物物理1981.4.14
计算机系郑衍衡普度大学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1981.3.6
自动化系李衍达MIT 地震波的信息处理1981.4.11
水利系张楚汉伯克利加州大学坝工抗震1981.6.1
机械系柳百成威斯康星大学铸工冶金学1981.1.1
化工系催国文MIT 高温陶瓷1981.1.1

——清华大学新闻网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比较19世纪70年代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
(4)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留学教育产生的影响。
2018-12-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49要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1949—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年份合计综合大学工业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其他院校
194920549281822121111721827
19501935027171612612321820
1951206473615273081911184
19522012243253313381232154
1953181143826329338644151
1954188144026328398546141
1955194144226328428556141
1956227154828337558556161
195722917442833758855617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1能够反映我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央官学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地位最高的国子学招收文武官员三品以上子孙等共300名,太学招收五品官以上子孙等共500名,四门学的学额则部分由庶民俊异者充之。国子学按《周礼》《尚书》《论语》等经别分班学习,太学、四门学也设五经博士讲授儒学经典。律、书、算三学的课程则主要学习律令、书法、算术等专业知识,分别规定有具体课目和修学年限。

——摘编自高时良《中国古代教育史纲》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行新学制,规定中学堂科目包括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算学、物理及化学、体操等12门,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占有较大比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取消读经讲经课,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等

材料三   1977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到2000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央官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学校教育的新变化,并简述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9 .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雪灾、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太空行走……这一系列事件无一不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某班同学进行了题为“中国影响世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


(1)有史学家认为,1500年以前的历史是中国影响世界。为了佐证这个观点,同学们找到了上述图片,你认为能作为证据的有哪些?请说明理由。

材料二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祥云火炬在熊熊燃烧了16天后徐徐熄灭。这届奥运会在传播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通过改革开放正在迅速崛起的新中国,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2)北京奥运会承担着传播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使命,从奥运会会徽和祥云火炬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三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震惊世界的GDP数值高速增长,不仅让民众的生活从贫困走向温饱、从温饱迈向小康,国家财力亦是今非昔比。从勒紧裤腰带的窘迫年代,到腰杆挺直投入巨资,十六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稳步有序的快速前行,亦让世人感慨中国人不仅“站起来”、“富起来”,也逐步“强起来”。

三十年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多项科学技术的结晶,神舟七号船、箭、器、星、人各方面的核心技术皆由中国独立自主完成,不仅昭示着中国有能力掌握世界一流的高尖端科技,也意味着各项基础学科的厚积薄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电《翟志刚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3)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请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天方面取得的另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原因。

2017-11-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主要差异,并结合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在1750至1770年之间,英国的出口产品增长了80%。英国拥有商人的航海能力,它能够把货物运送到世界各个地区。英国的企业家和发明家抓住了这个机会。1773年凯伊发明的飞梭,通过相对简单的机械装置提高了织布速度。之后,技术不断更新,最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

——整编自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生产领域的变化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