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在谈论人类社会进步时,始终离不开“科技”二字。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是一场科技发展史。

材料一   


图一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示意图(A:西方B:中国)


图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


材料二   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总的讲也必然是既有限又简陋的,这就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或者在理论上给予某些定性的说明,或者作出些天才的猜测。而这种情况,与着眼于实用要求,特别关注工艺技巧与可操作性是密切相关的……就科学技术的总体而言,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与社会条件的制约,仍然只能说是停留在定性描述为主的经验科学阶段。

——摘编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就及其特征》

材料三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2016年我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8年我们召开了两院院士大会。几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指出图一中A线反超B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至少两项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并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22-1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1905年陈独秀到安徽公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到五四前后他的教育事业达到顶峰。五四前期(19161919年)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个性主义,认为当前的要务是塑造新一代的国民:“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见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五四后期(19201923年)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他强调教育应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学校应破除“闭关主义”,向全社会开放。

——摘编自郭秀文《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陈独秀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至2018年前),邓小平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方法上要适应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参加的劳动要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要考虑近期生产建设要求,更要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专家和劳动后备军。自此,我国学校劳动教育开始从以往偏重体力劳动转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从以往单向度适应现有生产劳动水平转向面向未来引领劳动发展;从重劳动转向重教学、重实践。服务学生素质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这一时期劳动教育的主旋律。

——摘编自刘向兵、曲霞《党史百年历程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劳动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2022-11-1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画家陆俨少1956年创作的中国画《教妈妈识字》(局部图),描绘了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正在教妈妈识字的场景。下列与该作品相关的重要文件是
A.《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022-05-23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右边是《1974-1979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回城情况图》。1977年回城人数出现较大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1974-1979年知识青年下乡和回城的情况
A.改革开放B.恢复高考C.出国留学D.剩余劳动力转移
2021-08-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完善的,从来不需要向任何“蛮夷狄戎”学习。在这种封建文化势力一统天下的背景下,近代中国引进西学,从“开眼看世界”向“师夷长技”发展,最方便而自然的做法就是从儒家文化中引经据典,并将其发展成为引进西学的理论依据。

——王韵秋《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引进西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图1、图2、图3各有怎样的作用?请你就材料二概括一个主题。
2021-08-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教育的变迁是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材料二:宋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宋初最著名的书院,除公认的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之外,还有茅山、石鼓等。这些书院一般是由私人隐居读书发展为置田建屋,聚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设置地点多在山林僻静处,后世认为这是受了佛教禅林精舍的影响。

——《中国古代书院》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宋代书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

材料三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坤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三,简要评价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材料四   1984年,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1985年中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有系统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7 . 下面为1949-195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变化图。图中的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
A.我国教育落后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B.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初见成效
C.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D.教育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2021-01-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材料二   


图1             图2

图1   马寅初表示:“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图2   文化大革命中,剧作家吴祖光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曾被下放劳动改造

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结合材料一,分析毛泽东“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不幸逝世,他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了卓越贡献
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图7所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