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教育的复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1373337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完善的,从来不需要向任何“蛮夷狄戎”学习。在这种封建文化势力一统天下的背景下,近代中国引进西学,从“开眼看世界”向“师夷长技”发展,最方便而自然的做法就是从儒家文化中引经据典,并将其发展成为引进西学的理论依据。

——王韵秋《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引进西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图1、图2、图3各有怎样的作用?请你就材料二概括一个主题。
【知识点】 教育的复兴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双百”方针实质上就是在文化演变过程中对优秀文化的选择。面对我国多元的文化有在,唯有让其形成自由竞争之势,才能使文化留其精华。在“双百”方针中,我们既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可以汲取其他文明的各种优势,这样既可以繁荣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能在相互交融中推陈出新。毛泽东指出,在“双百”方针的执行中,要讲求“放”。所谓“放”,就是让大家讲意见,容许批评的自由。

——摘编自徐骁《“双百”方针的历史演变研究》

材料二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谋划教育的深层改革和长远发展。虽然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人均经济资源、人均消费总量、人均资源总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赶超世界发达国家需要几代人的努カ,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通过教育培养各级各类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李钟善《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篆发展的行动纲领一一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体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双百”方针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的政策方针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1-01-02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明清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全部教育差不多为科举所垄新。

——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中世纪时英国的教育深深烙上宗教的印记,天主教会控制着几乎一切有组织的教育。16世纪人们相信通过教育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从而得救,教育日益走向民众。19世纪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必要的教育。

——摘编自谢天冰《试论英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近代教育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国家复兴教育的举措。
2019-12-16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某省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小学中学高等学校
194927 47666411933.891.77
199834 4804 635303(含两所
民办高校)
951571.551.4

据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主要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2022-03-15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