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2 .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其标志是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D.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运行
3 . 1937年在杭州落成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
A.华罗庚
B.苏步青
C.李四光
D.茅以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5 . 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这是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事实证明,中国有能力认识太空、征服太空,探寻宇宙的奥秘。能证明中国载人航天有“能力”的最早时间是
A.1964年B.1970年C.2003年D.2013年
2016-11-27更新 | 4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6 . 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B.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7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历经曲折,成果丰硕。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B.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8 . 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9 . 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